第八章 请君入瓮(第4/11页)

三人将离开时,令狐淳却又突然叫住云憬:“公子方才可说近日将去洛都?如果要走,就尽快走吧,再迟怕就走不了了。”他低声说完,便不再看那三人,拔了剑转身入了厅阁。

钟晔疑惑:“这是什么意思?”

云憬心中微动,与沈伊对视一眼,恍然有悟。

(二)

深夜,雍州刺史府,书房里依旧烛火通明。令狐淳在书案后奋笔疾书,对面坐着位华彩衣袍的清秀少年,正一件一件翻阅着案上那些还未拆封的书帛,动作极是轻悄安静。

令狐淳忽然道:“离歌,兖州那边可有消息来?公主舆驾何时将至雍州?”

那清秀少年卷起手上的帛书,答道:“兖州许郡太守崔安甫的信件方才刚至刺史府,说舆驾已至兖州宜阳古道,估计六日后将达雍州地界。”

令狐淳笔下一顿,想了想,道:“叫石进来,让他把白天云阁送的那两颗明珠也带来。”

“是。”离歌起身,到外间吩咐侍卫。

少时,石进便奉命到了书房,将两个装有明珠的锦盒放在书案上。令狐淳随手打开其中一个锦盒,盒盖翻起时,骤起熠熠如火的刺眼光芒。

“这大概便是那传说中的麒麟火珠了,”石进不无感慨,“听说世上仅有两颗,云公子竟将这等宝物送给了侯爷。”

令狐淳未置一词,将锦盒盖上,又掀开了另一个盒子。

这次的光芒不同方才,玉色幽凉,光泽寒澈,仿若空山静谷的冰潭月色。

令狐淳拿起夜明珠,放在手中把玩片刻,沉吟道:“将东海夜明珠送给朝廷做贺礼,至于那颗麒麟火珠……送去丞相府吧。”

离歌看了看他,眸波一动,欲言又止。

石进有些惋惜:“如此难见的珍品,侯爷不留下一颗?”

“留了作甚?”令狐淳不以为意。他放下夜明珠,将刚写罢的两个奏折分别装好,道:“和珠子一样,一封交朝廷,一封交丞相府,立即找人快马送去洛都。”

“是,”石进接过,“我这就去办。”

“慢着,”令狐淳喊住他,“上次让你找的石匠找到了没?”

“找到了,已请入了刺史府,歇在厢房。”

“叫他立即来书房,我有事问他。”令狐淳看了眼离歌,挥挥手道,“你也走吧,今夜不必再回书房了。”

“是。”离歌躬身而出。

出了书房,离歌跟在石进身后穿过长廊,望着他怀里小心翼翼抱着的锦盒,突然笑道:“总管真要将麒麟火珠送给丞相,将东海夜明珠送入宫?”

石进瞥他一眼,声色不动:“有问题?”

离歌一笑:“总管觉得这两颗珠子哪个更珍贵?”

“麒麟火珠天下仅有两颗,自是物稀为贵。”

“侯爷总是想把最好的留给丞相大人,这是他的忠心。”离歌笑颜极其隽秀,月色下的一双眼眸更似带着灵灵水意,话语温和道,“而我们身为侯爷的属下,也自要一样地忠心,要为他多多考虑,是不是?”

石进顿下脚步,不悦道:“你这话是什么意思?怀疑我的忠心?”

“自然不是。”离歌解释道,“只是据我所知,另一颗麒麟火珠正藏在洛都宫廷之中,若我们将此珠献给陛下做大婚贺礼,不就有恭祝他和东朝公主今后成双成对的美意吗?如此一来圣心必悦。总管想想,丞相虽说如今权势极盛,但难保永久不衰,若之后有个什么万一,那我们侯爷——”

离歌顿了顿,虽不再言语,石进却将余音听得明白。他睨眼打量离歌,目间锋芒闪烁,道:“那你方才怎么不劝侯爷?”

离歌叹道:“我说了,侯爷刚直之人,只对丞相忠心,怎会想着刻意讨好陛下,与他说这些话徒劳无益。但是我们身为侯爷的属臣,也要帮侯爷多做设想,不能一道走死,总管觉得呢?”

石进双目微微一眯,沉吟不语。

(三)

永宁城外山水奇秀,既有峻岭奇峰跌宕不绝的三崤山脉,也有烟光凝泽宛若玉带飞纵的洛河。洛河浩淼宽阔,水深浪高,流经永宁城北的三崤山脉,于山峰峭壁间穿梭而过,是以此处水面狭窄涛急,自古便是天险地段。

二十年前,雍州当时在任的刺史广集天下奇匠巧工,费时三年之久,才在洛河此段修筑了一道连接两岸的石桥。桥建成时长达数里,流丹萦回,恰如横卧水上的长虹,谓为奇观。朝廷闻之震惊,民间为之欢腾,此桥筑成畅通了整条洛河,飞津济渡,功代千秋,先帝特赐桥名“飞虹”,至今仍以鎏金隶书刻于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