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玉笛流音飞怒江(第5/11页)

商之手臂垂落,负在身后,依旧静静望着舟外江色。

夭绍不知为何有些局促,咬着唇一直沉默。岂料她不说话,商之竟也再无开口说话的意思。长久的寂静下,气氛愈见尴尬。夭绍目光胡乱四飘,不经意望见商之系在腰侧的玉笛,顿时被吸引住。那玉笛翠光清澄,色泽莹润,尾端系着的湖水色璎珞。

“好精致的笛子,”夭绍感慨,“你上次在清林苑湖边吹曲时就用的此笛?”

“是。”商之取下玉笛,递至她面前。

夭绍想起第一次见面时他也是这般将月出琴送到自己的面前,怔了一瞬,忽退后一步。商之莫名地看着她,夭绍眨眼,笑道:“不许再送。”

商之记起了前事,不由也是轻笑:“好,那就不送。”

夭绍接过玉笛,那笛身映在她雪白的掌中,愈见青翠盎然。尾端垂荡的璎珞不断晃悠,夭绍触之,竟是如冰的寒澈。她念光一闪,指尖细细流连在玉笛中间箔着的金环处,诧异道:“这莫非是传说中战国时的王者乐器,宋玉笛?”

“郡主眼光不差。”

得遇千古难逢的乐器夭绍自是心起爱慕,珍重万千地捧着玉笛,询问商之:“我可以吹吗?”

商之颔首:“当然。”

夭绍卷袖拂过宋玉笛,将笛孔靠近唇边,轻轻吐气。气出翠玉,流音飞旋如月染明珠,格外清润。夭绍未想这笛声是如此悦耳动人,一时兴起,执笛面朝大江,再次起调。

明润的笛声绚烂而出,音色欢快飞扬,像是清溪飞柳下,百花悉悉绽放,莺鸟盈盈而唱。笛声回转江面,与金色的阳光、白色的江浪腾飞而舞,白鹭停歇,大雁痴留,横刮江面的北风仿佛也在一时止歇,于静静的等待中期盼最后一刹那的璀璨华色。

商之听着入耳的乐曲,目光慢慢冷如冰封。

夭绍一曲吹罢,颇觉尽兴,扬眉笑道:“我吹得好听吗?”

商之没有回答,夭绍也不以为意,用衣袖仔细擦净了玉笛,还至商之面前:“你的笛声我听过,我知道自己吹得不及你。”

商之将玉笛插入腰间玉带,依然一言不发。

他突然是这样的冷漠,夭绍难免叹息。眼前的男子冷若冰山,不禁让她无比怀念起邺都城外初见的毓尚来。那时的他温文尔雅,却似美玉一般的风度翩翩。

她轻轻叹息一声,脱下裘氅递入他手中,转身道:“我走了。”

“明日过了江便入轩辕山脉,”商之突然开口,“晚上会营宿山林中。”

夭绍脚步一滞:“我已听说了行程,那又如何?”

商之道:“晚上敢溜出营帐吗?”

夭绍怔了怔:“为何不敢?”嫣然一笑,快步离去。

她步履轻盈地下了阁楼,回到舱中正厅时,萧少卿正和沐奇坐在窗旁悠然对弈,舜华则坐在书案后,聚精会神地看着一卷书简。厅中静悄悄地,唯有棋子落盘的叮当声。夭绍不欲打扰舜华,也不想去观摩那二人的棋局,一个人坐到角落,静静煮茶。

“方才可是郡主吹笛?”沐奇在等候萧少卿落子的空隙,心思稍从纵横莫测的棋局上分了一些,对夭绍笑道,“那曲子极好听,像是郡主小时候常吹的。”

“三叔竟记得?”夭绍微笑。

“我看未必是曲子好,也未必是吹笛的人技艺了得,”萧少卿话语淡凉,“而是那支宋玉笛音色无双,不枉被古人称为王乐天下。”

夭绍冷哼,不轻不重笑了声:“不简单,你竟能听出是宋玉笛。”

萧少卿将指间黑子掷入棋局,慢慢道:“别忘记我和商之君也曾相处过一段日子,自是耳熟能知。”

沐奇闻言讶异:“原来小王爷与北朝国卿竟是旧识之交?”

“算是。”萧少卿声色不动,这才斜眸瞥了眼神色紧张的夭绍,轻敲着棋盘转移开沐奇的注意力,“三叔,该你下了。”

“是。”沐奇捏起白子,对着棋局不住沉吟。

夭绍这才知萧少卿原来如此神通广大,不知何时已然猜晓了商之曾化名毓尚曾为殷桓军师的事。而他方才险些说漏嘴,怕也是故意为之。夭绍自然瞪着萧少卿,眸间满是嗔责之意。萧少卿不慌不忙拢了拢衣襟,懒懒靠向舱壁,修长白皙的手指轻轻按在唇上,对夭绍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夭绍蹙眉,恨恨挪开目光,将暖炉中煮沸的茶汤盛出一盏,递给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