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冷铺(第4/6页)

汤胤绩和逯杲都点头同意杨继宗的分析。

“那伙恶徒走后,魏大虎拼着最后一口气力,爬到墙边,摁上血手印,放置葫芦,肯定是想给我们留下一个重要消息,以利于破案。”

“正该如此。”

“可当时他右手抓着这条衣片,又要往墙上摁那手印,是不是会十分别扭?”

汤胤绩与逯杲听了,都似忽然醒悟。

“逯兄可愿意试着模仿一下那魏大虎当时的动作,看看可还顺手?”

逯杲倒也不觉有什么不便,当即一手拿了那条残缎,就俯在离屋门不远的地上。

杨继宗道:“此时杀人者已去,你要努力爬向墙边去摁那血印。”

逯杲就假作濒死之状,向前爬行了两步,再伸出手去向墙上摁那手印。但因右手中有那衣片,想要摁上手印,只能先把衣片放下。

“逯兄再试试,可有别的什么办法,能一面拿着这片缎子,一面把手印摁上。”

逯杲趴在地上又试了几次,若仍拿着衣片,就算把手印摁上了,也一定会有那片衣袖的明显痕迹。

“现在墙上并没有一丝残袖的印迹,那就只能是魏大虎先放下衣片,摁了血手印,然后再重新把衣片抓到手里。”

逯杲就随着杨继宗所说将这些动作做了一遍。

“逯兄请起。老伯,你看这魏大虎临死之前的一番作为可是有些怪异?”

汤胤绩看着逯杲在地上的举动几乎要被逗乐了,却收住笑容道:“贤侄这套断案的法子,老夫倒也是头一次见识,不过如此效演一番,还真是如见现场,入情入理。虽然不能断定魏大虎临死之前必然不会如此行动,但看起来确实十分别扭。不知贤侄对此作何解释?”

“依小侄之见,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魏大虎认为摁上手印、地下葫芦与手抓衣片,合在一起是一个完整的哑谜,如果我们猜中了就可以大大有助于破案。他为了早报被杀之仇,才用最后一口力气先摁了手印,再抓起布片——但这个哑谜实在难猜。”

“除此之外,难道还有另一种可能?”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片残袖并非是魏大虎扯下来的,而是有人后来故意放到他手里的。”

此话一说,不但汤胤绩极为吃惊,连逯杲也不禁又把杨继宗重新上下打量了一番。

汤胤绩皱着眉头想了想,才道:“若真如贤侄所说,这个案子可就更不简单了。此案被害者有十七人之多,虽然都是冷铺里的乞丐,恐怕连喊冤的苦主都没有,但毕竟是人命关天,十七个冤魂的恶怨集中起来,京城哪得安宁!何况,那些凶徒在天子脚下竟敢如此猖狂作乱,我大明朝的法度何在!贤侄不知有什么思路,可以尽快解破案情,拿住凶手,报死难者之仇,申青天公道之理。”

“小侄对这案子一时还摸不着头脑,需要再对相关人事深入访查才能看看是否有所突破。我看这位逯兄精明细密,又眼线广布,对这一带乞丐状况极为熟悉。不如我们就分头行事,逯兄在这里刑讯相关疑犯,小侄再去秘密勘查。分进合击,或可更有成效。”

汤胤绩点头道:“这样也甚好。逯杲你就在这里设下刑堂,审问相关人员,却不可滥刑过多无辜。每日审得汇总报与我知。”又问杨继宗:“你可有什么需求?”

“我只要一个校尉,以便联络之用,如日后临时再有需求再向老伯要吧。”

当下杨继宗在这个锦衣档口里匆匆吃了晚饭,就要再去问问当地铺头相关情况。汤胤绩让一个叫张山的校尉跟了,“这几天你就听杨公子支使,每天都要送他回到家里才可收工。”

朝天宫以西,自阜成门大街往北直到北城墙角都属一坊,居民依街巷共分为三排十五铺,双冷铺南北两处都属十一铺。那十一铺的铺头姓孙,自打今晨北冷铺发生重大命案,西城兵马司和锦衣卫的官人不断把他叫去讯问,又是奔忙又是惊怕,待天黑回到家里,已经是筋疲力尽。谁知道进家还没坐稳,门外又有人叫:“锦衣卫的,有话要问。”

把杨继宗迎进屋里,那孙铺头先跪下磕了几个头,才道:“两位大人有话尽可叫我去问,何必亲临到小人这破宅。”

杨继宗道:“有关北铺杀人一案,我有些事还要问你。你且起来,坐下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