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双塔(第5/6页)
“我想皇上顾虑,或是以为圣上春秋尚富,说不定再有龙子降生,不愿传位给皇侄。”
智性看看杨继宗,诡异一笑道:“施主说得是。只是此次圣上的病症似乎不轻,若何时真有不测,就算后宫中真有嫔妃怀了身孕,能以一个遗腹之子来继承大统吗?何况还不知将来到底是生男生女。”
杨继宗联想到前几天有人阴谋暗杀李惜儿之事,忽然有些明白:那些人要杀死有孕在身的李惜儿,莫不是想要绝了皇上的念想,以便早立沂王为太子!再看这位智性方丈,似也对此事有所了解,难道他也与那养荣堂的人有所瓜葛?此时也不好明说,只问道:
“那么朝臣中一些人又有什么打算?”
智性并不回答此问,却道:“敢问施主,既然施主也觉主立襄王世子是不可思议之事,却为何还有人要如此行事?”
“此事学生也想过,如真有此事,无非是两个原因:一是有人当初曾在废原太子一事中出过头,怕再立沂王,今后会于自己不利;二是一旦立襄王世子事成功,将来必有拥戴之功,可以飞黄腾达。”
智性道:“我想世上许多人相信有人要立襄府世子一事,正是因着有这些道理。但仔细想来,却经不起推敲。当年废太子之事,众臣唯唯诺诺,反对的不过钟同、章纶数人,而真正出头的,只有一个土司黄浤而已。天塌了大家一齐顶着,哪有特别忌讳之人?至于功成而飞黄腾达,如此危险几乎全无成功可能之事,就算是天下头号赌徒恐怕也难作此想。”
“既然世上绝无欲立襄王世子之事,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风传,又为何出了伪造金牌之事?”
智性却笑了起来,“如若没有这伪造金牌的事,我还不敢断定这立襄王世子一事是有人故意造谣。今日听闻此事,才更相信是有人想要施展一个大阴谋。”
杨继宗已有所悟,却仍问道:“这怎么讲?”
智性道:“我也不知施主是如何巧遇,见到那金牌令符。但此事一出,不但官府备案,而且京中百姓在当场见证的甚多,估计此时早已传遍了京城。如此一来,本属风传的立襄王世子之事,可就算是死死落实了。”
杨继宗不由又是一惊。他本来就对这两天的事多有疑惑,现在回想起来,丁诚说衣服袖中的清引绝对不是自己所放,那必定是有人事先放进去的,而其目的可不正是要让自己看到?再有在那魁星楼指路之人,当时虽然没有细想,却明显是事先故意安排的。他自以为聪明缜密,揭破了这样悬疑之案,现在想来,却可能全都是有人事先安排,故意让其入彀,而自己也就真如木偶一般,让别人牵着线走了一路!再细想起来,莫非最初许彬让他寻找丢失的拓片也是细心安排的……
想到此处,不禁汗湿了衣裳。
[1]晡时,即申时,指下午三时至五时。
[2]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进士,官至少保、兵部尚书,曾在土木之变后力挽狂澜,是明朝名臣。《明史》卷一七○有传。
[3]徐永宁,第四代定国公,其曾祖徐增寿为徐达第四子,因助永乐帝靖难功封为定国公,永宁于景泰六年袭爵。定国公家传记在《明史》卷一二五。
[4]徐有贞,初名徐珵,字元玉,南京吴县人,宣德八年(1433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内阁首辅,以夺门功封武功伯。《明史》卷一七一有传。
[5]徐贯,字元一,南京华亭人,(一说浙江淳安人),天顺元年(1457年)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工部尚书。事迹见于《明史》等书,并有著作《余力稿》传世,但史料中没有说明他与徐有贞是族叔侄关系。
[6]许彬,字道中,号养浩,山东宁阳人,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内阁大学士。《明史》卷一六八有传。
[7]汤胤绩,字公让,南京丹徒人,曾祖父为明初大将汤和,为锦衣卫指挥佥事,是明初著名诗人。《明史》卷一二六有传。
[8]张軏,河南祥符人,其父张玉为靖难名将,官至前军都督,以夺门功封太平侯。《明史》卷一四五有传。
[9]《题谢卫同钟馗移家图》,见钱谦益选编《列朝诗集》乙集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