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第9/12页)

“神的旨意真的是能被破解的吗?王露出神往的表情。

“神不过是比我们高级的生物而已。与孑孓蜉蝣相比,我们人不也是神一般高明的事物么?同样,法术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是一种精妙绝伦超乎我们理解的技术而已。”偃师的话引起了我们的对面一阵愠怒的喧嚣,但他没有理会,拍拍他的蛤蟆说:“我先来介绍一下它。识别、计数、存储是它的三个基本功能。首先,它分析出我们华夏文字的使用频率,比如‘之’字,它在华夏文字里面的使用率排第一,再根据频率排定其它文字的序位。之后,它再分析出鬼符文字的使用频率,我总共收集了三十牛车的桃符、天书、神谶,全一咕噜塞到它的大嘴里。得到了鬼符文字的使用频率,那么排名第一的符号含义理当是‘之’了。这样破译出的文字虽存在错误,但从一千多种组合中选出正确的组合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语言本身就存在自我验证的功能,前后文的互相映照是一个不错的纠错手段。”

稷下学士们啧叹不已。我心中暗叹:这种方法与王推断出《山海经》是楚人的作品原理是多么相似啊,都是通过大量的统计来发现规律。

偃师把那卷羊皮纸扔进蛤蟆嘴,蛤蟆肚子立刻响起机械的嗡鸣,就好像空瘪的肚子发出饥饿的咕噜声。不一会儿,屁股就吱吱吱地吐出一卷绢丝,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华夏文字。

“昆仑之巅,青鸟之所憩。有西王母,居帝之宫……”王读出开头几行字,便止住不读,随目光下移,神色益凝重。偃师根本没有看绢丝上的内容,却胸有成竹地仰着头,望向半空,仿佛在他的世界,金銮殿穹根本就是透明的,蓝天上飘着流浪四方的白云,天边响着牧人的吆喝……

“王将征犬戎,祭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史书是这样记载这段历史的。我们无法从如此精短的文字去揣测真实的情形,正如我们无法像理解一个公子哥的轻狂一样理解王那颗不服老的心脏。毕竟王已经55岁了。不管朝中大臣如何反对,国中百姓如何非议,王就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坚持他那似乎是心血来潮的疯狂念头。当他这样做之后,他的确焕发出几分青春的色彩。

其实,稍有头脑的人便会明白:王征讨犬戎不是为了开辟新的御苑供他游猎,那万里风沙的不毛之地于大周一无用处,但是征服了它,却开通了一条通往西方的道路,西方那可是一片云蒸霞蔚的神秘天空啊!

王将西征,不出一月,大周没有哪块土地不在传递这个消息,为王挑选御夫骏马的专驾在驿道上激起滚滚尘土,为王推荐人才寻求隐士的大夫在街闾巷陌奔走如织。

王出征的时候,八匹名叫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的宝马拉起华盖大车,御术名扬天下的造父为王驾车,参百为驭手,力士柏夭主车,巨人奔戎为车右。

帝国最有智慧的一百个人分乘在五十辆马车之上,与上次殿试不同的是,这些人里面没有方士、羡门、巫觋、幻术师。我坐在王旁边的华丽马车之上思考这个现象时,感觉到塞外的风里夹有一股泥土的暖意及种子苏醒萌发的气味。

我难以按捺内心的激动:作为一名勘舆师,却从未有机会亲赴海市蜃楼般迷离的西域实地考察。这一次,我终于可以为《山海经》注上完美的注脚,甚至补阙填漏。不仅如此,我还将领略王所关注的那个方向,王站得那么高,他的视野总是超乎我们的目力与想象,甚至超乎我们的历史与见证的时代。在王的视力所及,时光将回溯1500年,那是一个烛龙烛九阴、共工触不周、夸父逐日、魃除蚩尤的神话世界啊!

王立于轩辕之上,手按宝剑,眺望西方,朔风中他飘逸的银发像军旗一样猎猎有声。夕阳拖长了他高大挺拔的影子,那风骨峻拔的身影一往直前,这一去不知多少年才能回来,送行百姓恋恋的目光像温暖的夕照笼罩在他的背影上,一直送他到地平线尽头。

“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乃执白圭玄璧,以见西王母。” 我在竹简上简洁地写道。启明星在地平线上出没了三百三十次,马车的辘轳更换了三个,我记录的竹简装填了一马车后,我们来到西王母的国度。“这儿或许也是九天玄女、藐姑山仙子的国度。”王告诉我。总之,这不是人间的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