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陷(第7/10页)

“他是这么说的。”男孩认真地补充着,他无法漠视苏枫怀疑的语气,“不过我觉得他的确是正确的。我的预知说明了这一点。”

“可是你知不知道,如果你正确的话我们就全错了。”苏枫语气平静地说。

“我不太懂你的意思。你们的对错与否不应该由我的对或错来判断,而应该由事件本身的结果来认定。”男孩的眼中露出天真的神情,“我的预知是否正确也遵照同样的标准。你说对吗?”

苏枫一噎,竟不知该怎样回答男孩的反诘。他笑了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与男孩纠缠下去,他握住男孩的一只手说:“还是说说你们这些年的生活吧。过得好吗?”

男孩的神色黯淡了下来,声音也变得低了许多,“我不觉得自己过得好,我想老师也是一样。他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过多的研究工作彻底摧毁了他的健康。我们在经济上也有困难,有时候老师需要兼几份工作才能应付日常的开支。在我小的时候老师的脾气还好一点,后来越来越坏,他的酒量也越来越大。”

“他学会了喝酒?”苏枫惊诧不已,印象中林欣最痛恨的就是酒精之类会损伤大脑的东西,他甚至拒绝喝任何种类的茶。

“他后来几乎每天都要喝接近四百毫升的烈酒,如果醉了就说些让人听不懂的话。他还念着你们的名字。”男孩的脸上露出害怕的神情,瘦弱的身子有些瑟缩。

苏枫的心中滚过一阵心酸,他猛地把男孩拥进自己的怀中,从基因的角度上讲,他此刻拥着的其实就是林欣,“不要怕,以后你就跟着我们,这里就是你的家。大家都会喜欢你的。”

男孩有些茫然地看了眼苏枫,但旋即就释然了,苏枫温暖的怀抱让他不忍挣脱,“老师没有说错,他说你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

“孩子,不管你的预知是否正确我都会好好待你的。过一会儿你就和我一起回家去,那里比别的任何地方都要温暖。”苏枫有些动情地说,在他心中其实已经把这个小男孩当成了林欣。

“那里真的很温暖吗?”男孩流露出憧憬的表情,但他立刻想起了一件事情,“可是当年我的老师为什么要离开呢?”

苏枫怔了一下,仿佛没有想到男孩会提出这个问题。他的目光变得有些发散,口中喃喃说道:“是啊,你的老师离开了我们。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可一切就像是昨天才发生……”

(七)

“我不能同意您的说法。”林欣已经有点激动了,他不理解为何老师会那么武断地认定他是错的,“微观和宏观之间并没有无法逾越的鸿沟,实际的情形应该是由微观决定宏观,这是不容置疑的。”

韦一江的脸色有些阴晴不定,印象中林欣从未像这次这样直接地顶撞过他。在上次的争论之后他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来研究林欣提出的观点,想把它并入“现代物理学完备性论证”的体系中去。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两者在根本上是互相排斥的。“现代物理学完备性论证”体系要求承认物质世界或者说至少是在宏观世界里,必须是由原因来决定结果的,而林欣提出的观点所描绘的显然是一种因果虚无主义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原因根本不能决定结果,而只能说它们之间是平行的关系。

如同他在那个实验里描述的情形一样,结果也能反过来影响原因。韦一江清楚地知道这一点意味着什么,最起码它给“现代物理学完备性论证”体系制造了一个反例,而几乎倾尽他一生心血的这个体系仅仅从名字上看就是容不得任何反例的。在科学史上因为一两个反例而颠覆了整个理论体系的情形是很多的。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20世纪初因为“以太运动”和“能量均分学说”两朵乌云而更改了几乎全部牛顿力学体系。不过从内心而言,韦一江坚信林欣的假设是错误的,他只是一时间还没能找到驳倒它的办法而已。

韦一江沉默了几秒钟之后缓缓开口道:“就你说的那个实验而言,按照经典的量子力学解释,微观粒子的行为是抗拒做因果性分析的。在该实验的条件下粒子到底穿过了几条缝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

“可您说的是‘经典’解释,我觉得这种解释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倒像是在逃避问题。我们现在起码可以说至少在某些情况下结果可以反过来作用于原因,而这正是我提出预知理论的基础。按照这个理论,当一个事件可能导致不同结果时,每一个不同结果会对事件发生的早期发生影响因而产生不同的征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不难得到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