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脑(第2/5页)
旋转盘开始旋转,蓝黑相间的条纹在观察者视野中破碎,很奇妙地转换成一种单色,比如在吉特眼里,它变成了黑色。这时,成像仪的打印口吐出一张纸条,上面列着七个人在“意识深处”所认定的颜色。七个人依次传看后,都微笑点头,承认那个结果完全正确。这次,连两个参议员也信服了。
罗森鲍姆得意地说:“怎么样,确实很神奇吧,不过我不想贪天之功,我刚才说过,以上进展完全是伯恩斯坦计算神经学中心做出的。该成果于2007年6月份发表,有关资料可以通过公开渠道查询,没有任何秘密性。我想,你们中肯定有人看过相关的报道吧?”
物理学家钱德尔曼点点头:“嗯,我详细读过有关报道。其实海恩斯是我的老友,我曾特意打电话向他祝贺。”另外有四个人也点了头,说他们浏览过,但看得比较粗略,细节回忆不起来了。罗森鲍姆说:
“不过,下面我要讲的进展,就完全是我们小组的功劳了。不错,伯恩斯坦中心发明了神奇的透明脑技术,但毕竟它还非常初步,非常粗糙,尤其是,这项技术中最关键的因素—大脑思维解读软件—不是普适的,只能适用于特定对象和特定场合,要想准确,必须针对特定对象反复校正。由于这些局限,这项技术估计在一百年内无法投入使用。毕竟,我们的世界太复杂,千姿百态,光怪陆离,不能简化为单纯的两色,你们说对不对?但—坦率地说,我很佩服怀特将军,他的目光比业内专家更敏锐。他看到那份德国资料后立即给我打电话,说透明脑技术至少有一个实用的用途,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用途,足以改变世界的政治生态。他希望我能对它做延伸研究。那就是—用于反恐战争。”
他略作停顿,扫视着七个人。吉特他们这才明白,为什么军方把仲裁会会址选在关塔那摩监狱。吉特说:
“我们对此很有兴趣,请往下讲。”
“今天的反恐战争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它的高度符号化。请看以下几幅经典画面,我想,世界上至少有一半人很熟悉它们吧。”
投影屏幕上显示着:
两架飞机撞进纽约世贸大楼,浓烟烈火从大楼中部冒出来;
本·拉丹拄着步枪在山地行走,戴阿拉伯缠头巾,白色长须,清癯的甚至可以说是慈祥的面容;
领导反恐战争的一对铁哥儿们,布什和布莱尔,意气风发,并肩站在讲坛上(应该是反恐战初期的照片);
被伊拉克的路边炸弹炸毁的悍马军车;
基地老二扎卡维的尸体;
……
罗森鲍姆的画外音:“诸位看到这些画面是什么心情?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激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同样,如果让狂热的恐怖分子观看这些画面,肯定也会激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当然是完全相反的情绪。有一点情况对‘透明脑’技术实用化更为有利,那就是,全世界所有狂热的恐怖分子们都按同一个模式被洗了脑,因此他们对上述符号会做出非常雷同的反应。这就使得解读软件大为简化,简化到可以投入使用的水平。下面我们再做一个实验。”
他把屏幕切换到审讯室,那儿靠墙坐着十个人,每人头上都戴着与成像仪相连的头盔。其中两名正是刚才用手推车押来的犯人,此时仍带着重镣、重铐,其他人是做对比试验的工作人员。十个人都漠然地看着审讯室的屏幕,罗森鲍姆向那些人依次展示了刚才那些经典画面,十个人默默地观看着,虽然都没有明显的表情,但他们大脑皮层的活动区域被成像仪读出,再通过解读软件的转换,转为截然不同的色彩:正常人是明亮的金黄色,而两名恐怖分子则是邪恶的黑色。
实验结束,罗森鲍姆关了那边的影像,回头说:
“这只是一个简单实验,让你们对这项技术有一点直观的了解。至于对这项技术的质疑和验证,军方已经做得非常严格,你们不必怀疑。我可以负责任地说,以透明脑技术目前所能达到的水平,完全有能力从十万人中把一个恐怖分子准确地拣出来。我们请诸位来,只是想对这项‘读脑术’做出道德上的裁决。”
他加重念出了“读脑术”这三个字,然后认真察看七个人的表情。如他所料,七个人乍然听到他换了名称,都是先有点吃惊,继而默默无语,交换着复杂的目光。透明脑技术—这个名称比较中性,比较顺耳;如果称之为读脑术就比较犯忌,容易引起一些不愉快的联想。罗森鲍姆苦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