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的凸镜(第5/13页)
那边同样也有海洋、大陆、河流、山峦、沙漠,到处都能看见人、动物,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东西。部族里的人们按照各自的形状给它们起了不同的名字,诸如“大熊大陆”“蝎海”“海蛇河”“哥斯拉山”“伊塔卡雪原”等等,都是用神话传说中的生物命名的,而且也常常会用这些地方的气象状况来占卜自己的行动。少年在懂事以前,一直都以为那些地形是画在天上的。后来当他听大人说那些地方都实际存在的时候,心中确实感到无比惊讶。
还有一件让人奇怪的事情:在类圆筒世界里,无论哪个方向都没有地平线。
在东西方向上,随着大地的延伸,大地本身的高度会逐渐增加,最后同天空交汇在一起。
在正北方向上,大地几乎一直都是水平的。但是随着大地的延伸,地面会变得越来越模糊,直到抵达极远处。在那里,有一个极大的黑色圆盘占据了整个北方的天空,大地就消失在那个黑色的圆盘里。不知道为什么,仅仅是盯着那个黑色圆盘,就让人禁不住毛骨悚然。祖父说,那个黑色圆盘是“终点”,然后又解释说,所谓“终点”并不是说那里有一个叫“终点”的东西,而是说那里什么都没有。对于少年来说,这种解释非但没有让他明白,反而把他搞得更糊涂了。
而在遥远的南方,可以看见5000千米高的昆仑山。祖父说,昆仑山是一条巨大的山脉。在昆仑山顶看到的景象,应该比在山脚下透过厚厚的大气层看到的更加清楚,因为在那里看到的光线都是穿过了近乎真空的空间而来的,不会由于空气折射而产生偏差。在昆仑山顶,只有正南方向的地面比人的眼睛高出约6度,而其他方向的地面都比山顶的高度低。昆仑山的棱线从正南方向左右两边展开,起初是一条平缓的曲线,然后随着上升高度的增加,曲率也逐渐变大,最后在偏出正南方大约15度的地方几乎变成两条垂直线。在那之后,棱线从垂直的地方开始向内翻转,重新变成曲线。随着左右两边棱线的再次上升,它们逐渐向正南方延伸,并最终在比出发点高出约15度的地方再度汇合到一起——也就是说,昆仑山的棱线在南边的天空中划出了一个横30度、纵15度的巨大椭圆。
椭圆体世界,正如这个名字所表现的那样,是镶嵌在昆仑山所构成的椭圆里的椭圆体。虽然椭圆体世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椭圆,不过人人都这么称呼。椭圆体世界与昆仑山相接的部分被称作“须弥山”——为什么称之为“山”,少年因为年纪太小,理解起来很困难。昆仑山也好,椭圆体世界也好,它们都和类圆筒世界的平原部分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地形。然而奇异的是,昆仑山的中心有一大片海洋,海面居然和山的斜面保持着同样的斜度——水平面怎么会和斜面保持一致?少年曾经问过祖父,祖父笑着说:这是因为世界上的力不止一种。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类圆筒世界是圆筒内侧的世界,椭圆体世界则是椭圆体外侧的世界。在椭圆体世界,生存者都在外侧表面生活。”
“但这很奇怪啊。住在外侧表面的话,不是会掉出去吗?”
“当然不会。离中心越远,向外的力就越大;离中心越近,向内的力就越大。类圆筒世界距离中心远,所以受向外的力支配;而椭圆体世界距离中心近,所以受向内的力支配。”
“那么,昆仑山和须弥山呢?”
“昆仑山和须弥山分别是类圆筒世界和椭圆体世界的最高点。不管从哪一边开始攀登,只要离顶点越来越近,原先的力就会越来越弱,而另一方的力则会越来越强。所以,在位于两个世界的交界处的混沌谷,两种力量相互抵消,天地也随之逆转了。你能想象出那是什么景象吗?”
“唔……”
“哈哈哈,想不出也没关系。其实我也想象不出。”少年族长的祖父和蔼地笑起来,“你说说看,光柱是从哪里产生的?又是在哪里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