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同万物(第4/9页)

看起来,我的人生,也就只能这样了。

二、全新的智能生命模式

时间一天天流逝着,房子看不到外面,可房间内光线的明暗变化,是与外界同步的。睡觉时,我的梦境也在他们的监视之下,现在的我,只能作为一个罕见的研究对象活着。身体是彻底垮了,将近十日的休息、保养,只是使体力稍有点恢复。行动快了些,也能站一会儿了,原来能轻松做上几十个的俯卧撑,如今干脆连一个也做不起来了。拒绝了实施进一步治疗的建议,随着预期寿命终点的接近,我的体质很快就会急转直下。死亡之前的时间,足够仿们完成对我的研究了。

为了维持自己的精神状态,我在尽力回忆过去生活细节的同时,也提出,想要更多地了解一下他们的生命结构。大卫答应了。

配合墙面上影片似的图像,他开始给我详细地解释起,仿类的生物属性和生活特征。他们体内的机械结构所占比例各不相同,他们甚至没有固定统一的外形。随生命一起演化了百万年的纳米机器,仍未能摆脱机械装置的局限性——可依指令完成相应动作,却难以持续自主地,产生出广泛的目的性。无法作为生命核心起作用,原始驱动命令的生成和下达,几乎完全依赖于有机部分。驱动源,就是那缩成了密集团构造的核心基因组,及其周边起到配合解码作用的蛋白质。说白了,有机化学是他们生命力的源泉,而机械则是其外延部分。

就像人的双手可以替自身拿到需要的东西,并治疗自身疾病一样。微型机械作为外延,不仅担负着提供能量、营养的任务,它们同时也接受来自宏观信息处理机构的命令,必要时,甚至能够改动核心基因,使其发出特定的源命令。所谓“宏观信息处理机构”,在全有机生物体内就是神经系统,在人类身上,主要就是大脑了。但仿却同时具有多个性能各不相同的“宏观信息处理机构”。比如一般情况下,他们都会有两个:一个有机性的,负责感应、觉察周边环境,预警和归纳式思维,并保证产生于核心基因的源命令不被机械部分忽略,牵制另一个宏观信息处理机构的运作和决断过程。另一个则是机械式的运算处理结构,类似于高性能计算机,主司海量信息查找与甄选、计算、演绎推理、模拟物理事态发展过程,还有判断某方式处理问题的合理与否等事项。

两个信息处理机构的关系,有些像人类心理上理智与道德、情感的关系,互相进行着实时、无缝隙联络,共同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当两者发出一致命令的时候,全身所有纳米机器人便会迅速行动,完成某项任务指令。当然,仿的一切都是由自身控制的,他们完全可以另外在体内建立一些别的信息处理或是其他功能机构。像是超远距离联络、机械臂、防护甲、绝热保温层,发声、发光、发电、发热装置,化学反应炉、核反应炉,甚至微型机器生产线……大卫就曾当面为我造出了一个小型计时器,用的是他体内多余出来的重元素。几乎可以称为魔术般高超的机械制造能力,却是他们天生的本能。

不过,就个体而言,他们其实并不具有太大的生产能力。强大的自我控制能力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他们必须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来计算今天的自己可能需要多少能量、得合成多少种物质等等。规模化核聚变需要很大的能量,并会释放出更大的能量,那是难以控制的。他们体内的这些事情,都在单原子级微观上进行,严格保持着某种精细的平衡。否则,他们的新陈代谢,很容易就会被自己的大意破坏掉。他们的智力和思维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之中,不可能有愚昧者出现。即使这样,他们也很难完全独自长久地,来保持自身的能量与物质代谢的平衡。必要时,他们通过与环境或彼此间的能量和物质交换,来维持平衡。他们的群体关系的基础,便是建立于这样的相互需求之上。他们的交流方式,也正是为了适应这样的大规模数据及计算过程的交换而出现的。类似人类的无线网络信息传输。

集群协作式生存的另一好处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仿终于可以摆脱自身的极大局限,把自己代谢的计算过程,和质能转换数量及供应,交予别的仿代为打理,自己则可以专心地去开拓空间、认识宇宙。将所得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余伙伴,用于更加完善自我种群,达成生命本质交予的生存、发展任务。他们的基因、外形皆可变化,所以种族、亲缘关系,对他们没有区别;他们的智慧、生命同属一体,所以他们不必考虑,生存于思想上有着怎样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