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记忆遗传的一种可能(第5/6页)
怕自己又从百里笙想到刘庄晨,孙敏翻了个身,闭上眼,整个人却还是睡不着——累,却又浑身充满力量。她终于决定起身,下床,走出卧室,来到书房,将近日购到的关于两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的各类书籍迅速翻开。
“儒家看到了心之仁如山,道家看到了心之柔如水,法家看到了心之恶如刃,兵家看到了心之险如渊,阴阳家看到了心之稳健如昼夜更替有律可循,纵横家则看到了心之善变反复无常。”孙敏念念有词,把目光停留到这段文字上,没有再离开,她反复审阅着,不解道:“难道真的有那样一双手在操纵历史上的百家争鸣?可单凭这些资料,怎么都无法推测出在遥远的过去,古圣先贤们是否真如百里笙所说的那样,曾经参与了那样一场审视心灵的运动。不过,要真有那样一双手,它要想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之中掩盖点什么,倒也有可能办得到,就不说几千年前的事了,就是现如今发生在身边的一些大事都往往众说纷纭,若有刻意掩盖真相的掌权者,以当今信息的发达都有可能掩盖事实,更遑论远古消息闭塞。只是这样做必定要冒着风险费上好一番周折,同时也会留下一些似是而非的痕迹。”
毫无头绪,从各种百家争鸣的资料,完全找不到更加说得过去的蛛丝马迹来和百里笙的那些似是而非的讲述互为映照,她于是放下书,拖着疲惫沉重的脚步走到书房正中的一个书架前——这一整个书架上放着数十本古希腊哲学家的经典著作,它们无一例外都是大部头,充满着哲人的智慧。她拿起其中一本大概介绍了整个古希腊文明的学术研究著作,将目光投放到了那些与诸子百家争鸣同一时期的世界历史大事件上。
那时,地中海中部这个地方出现了灿若繁星的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人物,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阿基米德、伊索、荷马等。她快速审视起来,对比着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百家争鸣时期,只觉得从兴起到覆灭的时间,从对哲学文学到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古希腊文明和百家争鸣的各种情况的撞车好像都未免太巧合了些。
“如果没有古希腊文明和百家争鸣,人类文明岂不是失去半壁江山?”她不无谨慎地轻声自语道:“百里笙所说的那个组织不会同时在国外也开展了这样一场审视心灵的文化运动吧?古希腊文明的代表性人物——因为被法庭判处侮辱雅典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的罪名,有逃亡机会却仍然选择饮下毒酒的大名鼎鼎的苏格拉底曾大言不惭道:‘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这和唯一将孔子学问传承下来的曾参那句著名的‘吾日三省吾身’差不多一个意思,竟然互为映照。审视人生,这些古人要审视的究竟又是什么?不会就是人的心吧?著有《三体》系列,年逾古稀的科幻作家刘慈欣曾经放言,当我们尽情畅想宇宙的种种可能性时,关于人类自身,我们却依然所知甚少。隐藏在我们人类历史里的,难道真的仅仅是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那些残缺不全的黑白分明的东西而已?被美国政府誉为大自然的奇迹的艾萨克·阿西莫夫曾经比喻道,如果人类是某种培养液里的一群细菌,而培养它们的主人想要给这些细菌施加一些影响的话,所用的方式必然会是这些细菌本身无法意识警觉到的,例如人类给他们所培养的细菌打抗生素,细菌本身只会被抗生素影响,却无法理解抗生素来源,因为他们和打抗生素的人之间无法交流;现代的心理学更是脱胎于两千多年前的哲学,难道,真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左右着人心的演化?”
放下书,怔怔地站了好一会儿。而后,孙敏回过神来,倒抽了口冷气,她把思维的焦点转移到了自己生物学的专业领域上,以更加细微缜密的心思推测起人心这道进化树上最无解的题。
“迄今为止,生物学上关于进化有几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其中最为有名的当数人类智力数次短期内的爆发,如三百万年前的猿猴突然从树上走了下来;又如五万年前,突然出现了现代智人,我们和当时智力较为初级原始的尼安德特人彻底地分化,彻底地走上了不一样的道路,进而使得人类一下子能够创造出各种复杂的工具、运用各种丰富的语言,并最终形成了现在能够发明创造出各种现代化高科技的物种。这种在一个短期时间点的智力急剧爆炸,看起来并不依靠于缓慢的自然选择的进化,而是有什么东西在有针对性地精准地影响人类的心理演化,相当的奇怪。有足够可靠的资料显示,人类非常有可能是一下子变得极其聪明的,人类的智力非常有可能是在极为短暂的时间里一下子就有了质的跃升。这就好比,达尔文曾经指出过,人眼睛的精巧是不可思议地,如果靠自然选择进化的话,相当于把一堆砖头扔上了天,落下来的时候,却正好成为一座房子,得要怎样不可思议的条件凑巧到一起才能发生这种事?更像是人为创造出来的。不过,在眼睛的问题上,达尔文没多久就找到了证据。他发现,在许多低等动物的身上,眼睛都或多或少地有所缺陷,如扇贝的眼睛只能区分白天与黑夜,文昌鱼的眼睛主要是用来判断方向,如果我们可以把地球现有动物的各种各样的眼睛从简单到复杂排列在一起,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楚地推导出复杂的眼睛是如何一步步地进化出来的,人类精巧的眼睛并非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