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宇宙云网(第2/4页)
玻尔兹曼愣愣地点点头,他眼中的图像飞速地被切换着视角,在放大了无数倍的画面中,他看到无数微观粒子剧烈地作用,嬗变成全新模样的粒子,新的粒子紧接着热烈地参与反应,形成更加纷乱的粒子羹。
这完全是他的热力学第二定理一次直观的演示,一切都在沿着时间的箭头从低熵向高熵跃进。
“你看到的是微观层面上,夸克、玻色子、质子、中子、中微子、正负电子轮番登场,相互碰撞,最终在大爆炸的三十万年后,结合成了中性原子构成的气态物质。”在复眼人冷静的话语中,玻尔兹曼见到这团膨胀的炙热红色火球终于平静了下来,沸腾的物质渐渐冷却,变成一团团浓度不均的气体云块,逐步在自引力作用下凝聚、坍塌,并缓缓地旋转了起来,在这些云块的中心渐渐呈现出不断加深的红色,最终,一颗颗刺目的星体从巨大气体盘碎裂而出,拥挤地闪耀在广袤的宇宙中。
复眼人的声音再次响起:“你看到的是在宇宙大爆炸两亿地球年后第一批恒星婴儿潮,第一批诞生的恒星是被你们人类称之为类星体的巨型恒星,这些类星体的质量足有你们太阳的数百倍,因此星体内部的燃烧十分激烈,仅仅在几百万地球年的时间里就耗光了体内的氢燃料。由于这些恒星全部具有超过你们太阳十倍的质量,因此它们全部在死亡后坍塌成了黑洞——一个密度无限大的奇点。”
“只有几百万年的恒星?”玻尔兹曼有些惊讶地说,他所处时代接收到的天体知识让他对恒星并没有足够的了解,但直觉告诉他这样的恒星寿命太过短暂。
“是的,只有几百万年时间,然而就是在这并不算长的时间中,生命幸运地出现了。”
“生命?”
“是的,你注意看这些恒星的周围。”复眼人说。
玻尔兹曼的视角迅速转换了起来,飞快扫过一颗接一颗的恒星,他见到了这些恢宏的恒星创生又熄灭,在转瞬的一生中除了最后坍塌为阴冷黑洞外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还有一部分恒星在从气体盘中孕育而出时,剩下的的物质围绕着新生恒星开始了一系列激烈的变化,在恒星光芒的搅拌下,聚成了行星,行星慢慢演变,渐渐有了些许生气,然而,行星上还来不及发生太多改变,就在恒星的死亡爆炸中灰飞烟灭。
就这样,玻尔兹曼目睹到了无数恒星的生死轮回,却没有丝毫生命的迹象。
终于,他在一颗恒星的周围见到了不一样的景象,在一团黄色的气态行星中,一条条莹白色的条纹状的生命在混沌中诞生,犹如带着电弧的鳗鱼款款摇曳。紧接着,玻尔兹曼惊讶地目睹到,气态行星在恒星抛散出的频繁而炽灼的热浪激发下,其中的微小生命飞速演化,进化成固态生命,最终这个种族达到了其文明的一个高峰,建造出了能够星际远航的飞船,漫无边际地穿梭在宇宙中,甚至具有了搬动恒星的力量。
“你看到的这个种族就是我们宇宙的第一批文明,这个种族在《大宇宙百科全书》中被尊称为‘先创者’。成熟起来的先创者差不多掌握了这个宇宙全部的物理奥秘,已遍布宇宙各处的他们开始忧虑起宇宙的未来。”复眼人说。
“宇宙的未来?”玻尔兹曼好奇地问。
“是的,原理很简单,先创者担心文明频繁的实体活动将给宇宙造成过度的熵增,在他们看来,自己文明虽然无法避免熵增的发生,但是他们能够降低熵增的速度。于是先创者决定动手改造宇宙的形态,搭建出一个可供他们意识漫游其间的低耗高效的网络。”
“先创者究竟做了什么?”
“当时的宇宙布满了行将坍塌的类星体,这些类星体一旦发生坍塌,星体庞大无匹的质量会在瞬间被压缩到一个无限小的奇点上,形成宇宙的第一批黑洞。于是,先创者在初生的黑洞中植入了计算程序的种子,这些幼小的黑洞开始随先创者的指令生长起来,它们迅猛地吸收宇宙间的气体、尘埃云与暗物质,在自身体积不断膨胀的同时,黑洞外缘还形成了一圈围绕着黑洞视界高速旋转的环状物质云——你们称其为吸积盘。在黑洞潮汐般的引力与X射线的共同作用下,吸积盘中的气体快速凝聚成团,流水线般创生出一个个精妙的量子计算机。这些量子计算机就是你们今天所见到的亿万恒星,而作为恒星摇篮的黑洞就是你们今天观测到的位于每个星系中央的超级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