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山脉113(第25/49页)
我们进入的这座建筑,规模非常宏大,而且工艺非常讲究,这座不知源于何时的历史建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内部的隔墙虽然不如外墙那么厚重,但位于建筑较低层面的部分保存极为完好。整个建筑的布局像迷宫一样复杂,但奇怪的是,地板的高度差别很大而且很不规则。要不是我们用纸条留下记号的话,我们从一开始肯定就迷路了。我们决定首先查看建筑上面破损更严重的部分,于是我们在迷宫里向高处爬了约100英尺,爬到最上层的房间里,里面堆满了积雪,屋顶也不见了,只剩下一个很大的洞,仰望着南极的天空。房间里到处都是陡峭且布满横条纹的石坡或倾斜的平面,这些坡道应该是当楼梯用的。所到之处,我们看到的房间都是人类能想象得到的形状和比例,从五角形、三角形到正立方体,不一而足。可以肯定地说,每个房间平均楼面面积约30×30英尺,高20英尺,但也有许多更大的房间。我们彻底查看了上面的区域和冰层之后,一层一层走下来,一直走到冰雪掩盖的楼层。在这里,我们很快发现,我们已身处一个连续不断的迷宫里了,这个由无数相互连接的房间与通道组成的迷宫,没准儿会通往这座建筑之外的无垠空间。周围的一切都是厚重的巨石,让我们感到十分压抑。就这个恐怖的古代巨石建筑来说,其轮廓、大小、比例、装饰和结构细节,都隐约透着一种非人类所为的气味。墙上的壁画很快就告诉我们,这个可怕的城市已有数百万年的历史了。
我们至今都无法解释,这些建筑运用的是什么工程原理让巨石块如此诡异地保持平衡的,但拱门显然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进入的房间里没有什么可以拿走的东西,这也证实了我们的想法,即:这座城市是被遗弃的。这里最主要的装饰特征就是几乎无处不在的壁画,这些壁画往往是连续不断地刻在3英尺宽的横石板上,和刻有几何形蔓藤花纹、宽度相同的横条交替排列,从地面一直排到天花板。虽然也有一些例外,但绝大多数都是这种排列方式。但在刻有蔓藤花纹的横板上,常常看到镶嵌在上面的一系列光滑的椭圆形图案,上面还点缀着一组组样式奇特的圆点。
我们很快就发现,雕刻的工艺都高超精湛,而且在美学上也发展到文明社会登峰造极的程度,但在细节上与人类所熟知的任何艺术传统迥然不同。这些雕刻如此精美,我所见的任何雕刻都无法与之媲美。虽然雕刻的纹路很醒目,但无论是复杂的植物还是动物,哪怕是最细微的细节都雕刻得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而那些常规图案的构思也都是技艺高超、缤纷复杂的神奇之作。蔓藤花纹都由五个一组的众多几何曲线与折角组成,彰显了设计者对数学原理的巧妙运用。虽然刻有绘画的横板遵循着高度形式化的传统,运用特殊的透视法进行了处理,而且跨越了年代久远的鸿沟,但仍具有深深打动我们的艺术感染力。这种设计方法的核心是运用二维轮廓,实现横截面独特的并置,而且表现出善于分析的心理特征,这超越了已知的任何古老种族。拿这种艺术去跟我们博物馆里陈列的任何艺术品进行比较毫无意义。如果有谁看到我们的照片,那他很可能会发现,这种艺术与最敢于创新的未来派艺术家们的某些怪诞构思极为相似。
那些蔓藤花纹的窗饰完全是由下陷的线条组成,在未被风化的墙壁上,线条的深度从1英寸到2英寸不等。至于那些刻有一簇簇圆点的椭圆形装饰——显然是以某种未知的原始语言和字母题写的铭文——光滑表面凹进墙壁的深度大概有1.5英寸,而圆点凹进去的深度可能要再多半英寸。这些绘画横板装在埋头式的浅浮雕里,其背景往往是从原有的墙面上凹进去约2英寸。有些地方还可以看到之前着色的痕迹,但多数情况下,上面涂的颜色早就被亘古岁月分解和抹掉了。我们越是研究这种非凡的技艺,就越是崇拜这些艺术品。在严格的程式化背后,我们可以领悟到艺术家们细致而又准确的洞察力和精湛的绘画艺术。其实,这些程式本身恰恰代表和突出了所描绘事物的真实本质及其关键差异。同时,我们认为,除了这些看得见的优点之外,在我们的感知范围之外还隐藏着其他很多东西。随处可见的精妙绝伦,隐约暗示着一些潜在的象征和刺激因素,而这一切,只有通过另一种心境,再凭借更丰富或完全不同的感观,才能让我们充分了解其中深远而又深刻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