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山脉113(第24/49页)
不一会儿,我们偶然发现了一座顶部完好无损的巨大五边形椎体建筑,其隆起的边沿上有一排窗户。透过窗户我看到,里面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大房间,房间里铺着石地板,但窗户实在是太高了,没有绳子,根本没办法下到房间里去。虽然随身带着绳子,但除非万不得已,我们可不愿意下到20英尺下的房间里去,尤其是在这种高原上,稀薄的空气本来就给心脏增加了巨大负担。这个巨大的房间很可能是个走廊或是大厅。我们借助手电,看到四周墙壁上醒目清晰而又让人吃惊的雕刻,镶嵌在宽幅横条里,这些横条之间又是宽度相同、常见的蔓藤花纹竖板。我们对这个地点认真做了记号,准备如果找不到更容易进入的地方,就从这里进去。
不过最后,我们还是如愿找到了入口。这是一个约6英尺宽、10英尺高的拱门,是一座天桥的起点,这座天桥横跨在一条小巷上空,距离现在的冰层约5英尺高。当然,这些拱道里到处都是从上面掉落的地板碎片,但这里居然还有一层楼板。因此,我们可以进入的那个建筑就在我们的左手边,面朝西,是由一系列矩形阶梯组成的。通道的对面是另一扇敞开的拱门,再后面是一个破旧的圆柱形建筑,没有窗户,在隙孔上方约10英尺的地方有一块异样的隆起。通道里一片漆黑,这个拱门似乎就是一个入口,直通一口无穷无尽的空虚之井。
成堆的碎片使得我们更容易进入到左手边的巨大建筑。但面对期待已久的机会,我们却犹豫了。因为虽然我们已经进入古老而神秘的迷宫,但真的要进入一座从远古世界完整保留下来的建筑,还需要痛下决心,尤其是这座建筑让我们越来越感到恐怖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最后,我们还是痛下决心,爬过瓦砾,走进了敞开着的拱门。远处的地板都是大块的厚石板,似乎形成了一条走廊的出口,走廊又长又高,两侧的墙壁都刻满了雕刻。
我们注意到,许多内部的拱门是从这里分叉出去的,同时意识到,里面可能是像公寓一样的复杂巢穴。于是,我们决定,必须开始使用猎狗逐兔的那套方法作下记号。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借助手中的罗盘,加上我们经常扫视身后高塔之间的巍峨山脉,以确保我们不迷失方向;但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有必要使用人工记号来替代了。于是,我们把多余的纸张撕成大小始终的纸条,装进丹福思随身携带的袋子里,准备尽可能节约使用,但前提是要确保安全才行。这种方法会让我们迷不了路,因为这座远古建筑里似乎没有很强的气流。进一步讲,如果我们的纸条用完了,我们还可以凿石做记号,这种方法虽然枯燥乏味,耽误时间,但更安全。
如果不试一试,我们不可能猜测出,我们打开的那个天地究竟有多宽阔。由于没有什么冰层渗入这个庞大的建筑群,再加上各个建筑物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使得我们除了那些局部塌陷和地质裂缝阻隔的地方之外,可以通过冰层下方的桥梁从一栋建筑走到另一栋建筑。几乎所有透明的冰层都显示,冻结在冰层下方窗户上的百叶窗都关得紧紧的,好像整个城市被一成不变地保留下来,直到后来冰盖将建筑低矮的部分结成晶体。其实,一个人走在这里,会产生一种奇怪的感觉,这个地方不像是被某种突如其来的灾难所吞没,也不像是逐渐衰退的,倒像是在某个模糊的远古时期有意封闭起来后被遗弃在这里的。难道是什么种群预见到冰雪的来临,然后集体离开这里,去寻找另一个不会在劫难逃的居住地?在这地方形成冰盖所需要的严格地理条件,还需要留待以后去探究。很明显,这里不是冰川挤压而成的。也许是积雪的压力所致,也许是大河泛滥的洪水,或大山中某个古冰坝决堤引起的洪水,造就了我们眼前的这道特殊景观。总之,这个地方可以让我们任意去发挥想象力。
六
这座远古巨石建筑构成的蜂窝状迷宫,在历经无数的岁月之后,第一次回响起人类的脚步声。但要一五一十地描述我们在里面的探险经历,未免太累赘了。这一点儿都不假,因为只要研究一下无处不在的壁画,心中就会产生许多恐怖场景和启示。我们凭借手电光给壁画拍了很多照片。这些照片将会证明我们现在所讲内容的真实性。不过,很可惜,当时我们随身带的胶卷不多。事实上,我们的胶卷用完以后,我们便在笔记本上把壁画中的某些显著特征画成了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