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 可避免的冲突(第4/11页)

另一张地图则大得多,而且色彩鲜明,所有的标记都是端正的西里尔字母。划定东方界域的红色边界线绵延万里,围住当年的中国、印度、缅甸、中南半岛与印尼的全部版图。在这张地图上当年四川省的某一点,秦修林做了一个很淡很轻、别人看不出来的小标记,指出祖先的农庄所在的位置。

秦修林站在这两张地图前,以标准的英语对史蒂芬・拜尔莱说:“我的工作几乎是个闲差事,总协先生,这点没有人比你更清楚。它具有某些社会地位,而我这个人则仅仅代表行政上的一个枢纽,但除此之外一律由机体负责!机体执行所有的工作。比方说,你对天津水耕厂有什么看法?”

“好极了!”拜尔莱说。

“这样的水耕厂有好几十座,它还不是最大的。上海、加尔各答、雅加达、曼谷都有——分布广泛,养活‘东方’十七亿人全靠它们。”

“然而,”拜尔莱说,“天津那里出现失业问题。你们可能生产过剩吗?难以想象亚洲会为粮食过多而烦恼。”

秦修林的黑眼睛周围现出皱纹。“没有,还没到那种程度。没错,过去这几个月,天津的确关闭了几个水耕槽,但这没有什么不得了。工人们只是暂时被解雇,而那些不愿改行的,都已经被送到锡兰的科伦坡,那里有座新厂刚刚开工。”

“可是那些水耕槽为何要关闭?”

秦修林淡淡一笑。“我懂了,你对水耕知道得不多。好吧,这并不令人惊讶。你是北界人,你们那里的土耕农业仍然有利可图。在北方界域,即使人们想到水耕,也总喜欢把它想成在化学溶液中培养芜菁。基本上是这样——但要复杂无数倍。

“首先我要说,在我们培养的作物中,最最主要的是酵母——而且百分比持续不断上升。我们生产的酵母品种高达两千种,而且仍在逐月增加新品种。基本上,各种酵母不可或缺的食品化学物质,在无机物方面是硝酸盐和磷酸盐,以及微量的必需性金属,甚至需要百万分之几的硼和钼。至于有机物,主要是纤维素水解所衍生的糖类混合物。可是,除此之外,还必须添加许多种食品要素。

“要办成功水耕农业——以便养活十七亿人——我们必须在整个界域进行大规模的重新造林;我们必须有巨大的木材转化厂,来应付我们的南方丛林;我们必须有能源、钢铁,尤其是化学合成品。”

“最后一项是为什么,副总协?”

“因为,拜尔莱先生,不同品种的酵母各有各的特殊性质。正如我所说,我们已经发展出两千种品种。你今天吃的那客所谓的牛排,其实是酵母做的。而你当甜点吃的果冻,其实是冰冻酵母。此外我们还有酵母液所滤成的酵母汁,它的口味、外观以及一切营养价值都和牛奶一样。

“你懂了吧,使酵母食品广受欢迎的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味道。为了改良味道,我们发展出一些人工驯化的品种,它们已不再是基本的盐类和糖水养得活的。其中一种需要生物素,另一种需要叶酸,还有一种需要十七种不同的氨基酸,而维生素B除了一种之外通通都要——然而它很受欢迎,基于经济上的考量,我们不能放弃……”

拜尔莱在座椅中欠了欠身。“你告诉我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

“因为你刚才问我,为什么天津有人失业。我还要作些解释:我们必须做的,不只是生产各种酵母食品,我们还得面对其他的复杂因素,例如大众的口味逐渐改变,以及为了新的需要和喜好而发展新品种的可能性。我们必须预见这一切,而机体便负责这项工作……”

“但做得并不完美。”

“并非十分不完美,别忘了我刚刚提到的复杂状况。好吧,天津有几千名工人暂时失业。不过请你想想,过去这一年的资源浪费——我是指因供需失调而导致的浪费——还不到我们总产量的千分之一。我认为这……”

“但在初用机体的那几年,这个数字却不到十万分之一。”

“啊,可是在机体开始正式运作的头十年,我们曾经利用它,将酵母产量增加到‘前机体时代’的二十倍。你该料想得到,不完美的程度必定随着复杂度而升高,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