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6/37页)
何世杰在急跑中来个急刹而停,震惊地盯着天上,盯着一秒钟之前还悬着大球的那片空域。事后回想起来,他总觉得那一刻不像在现实世界:天上突然出现的那个几何形状堪称完美的银色大球;它突然消失后的那片蓝色空域;空域中静止的白云;还有甲板上静静伫立的几十个人,他们都仰着脸庞,张着嘴巴,目光如痴,就像是无声电影中的一个定格镜头。司令舰桥上到现在仍无异样,无论是航母上配备的空中搜索雷达,还是“中华神盾”上配备的相控阵雷达,抑或是在空中盘旋的预警机,都没有对这架球状飞行器做出任何反应。阳光温馨明亮,甲板上气氛安静祥和,一切似乎沉浸在梦幻色彩中。如果这架球状飞行器想要炸沉航母,它轻而易举便能做到,甚至用不上鱼雷、巡航导弹、空舰导弹这类东西,只需打开底舱门,把一颗普通的巨型炸弹推下来就行了。
何世杰没有再往司令舰桥跑,那样做已经没有意义了,眼下有更重要的事。刚才他在余光中看见姜元善高举右手,似乎是在拍照?他跑回孩子们那儿,孩子们正在惊异地叽叽喳喳:刚才是咋回事?天上那个白色大球?飞碟?这会儿咋突然没了,我是不是看花了眼?没有看见银球的孩子们则好奇地问:什么球?我咋没看见?姜元善没有参与讨论,他身在孩子群中,眼睛却一直盯着这边。这会儿他看见何世杰折回,便离开孩子群主动迎过来。他神情紧张,面色苍白,眼中闪着热病似的光芒。何世杰直截了当地问:“你看清了那架球状飞行器?是你最先看见的?”
姜元善用力点点头。
“你是否拍了照?”
姜元善伸出右手,掌心中果然藏有一台小巧的数码相机。这么做公然违犯团队严申的“不得拍照”的禁令,但这会儿无论是犯规者,还是何世杰,都根本没想到这一点。
“快调出画面,让我看看。”
小姜把画面调出来,他用的是录像功能。画面有些抖动,有一段比较模糊,但画面质量总体还不错,清楚显示了那架飞行器的形状:银白色的球体,表面非常光滑,没有任何诸如舷窗、机翼、武器外挂点等外部特征,连喷火口也是内置的。当它掠过航母时,蓝色的喷焰清晰可见,并且增加了侧向喷焰。喷流细而多,犹如水母身后拖着的众多触手。最难得的是,这段影像资料清晰地录下了球状物消失的那个瞬间——那家伙是在悬停状态下突然消失的,没有任何中间过程,没有高速飞离的尾焰,没有产生空气的抖动。它就那样突然不见了踪影,连喷焰也消失了,只在画面上留下一方宁静的蓝天。
这段仅有十二秒钟的录像成了球状隐形飞行器确实存在的最重要实证,此后二十年中,在中国高层领导、军事专家和研究人员处,它不知被重放了几千几万遍。
何世杰低声说:“孩子,这段资料太宝贵了,能交给我保存吗?”
其他孩子也跟了过来,走在前边的是庄敏、张如弓、严小晨、孙可新和徐媛媛,这几位刚才都看见那架飞行器了,所以个个神情紧张,沉默不语,紧盯着老何和小姜。姜元善回头看看伙伴们,低声问何世杰:“何伯伯,能告诉俺们你的真实身份吗?”
何世杰不再隐瞒了,“我是军队的,是新概念武器研究所的所长。”他又加了一句,“少将军衔。”
“何伯伯,我早就觉得你不像旅游公司的。”姜元善想了想,谨慎地说,“何伯伯,我信得过你,但我想当着陈司令的面把这台相机交给你,可以吗?”
老何很欣慰——这个头发乱蓬蓬、不穿袜子的家伙看似大大咧咧,但大事不糊涂!这孩子深知这段录像的重要意义,甚至是重要的战略意义,所以他对这份资料的处理异常谨慎。但他做得非常对,无论怎么谨慎也不为过。就在这一刻,何世杰觉得那件事可以拍板了——在这次“挑选苗子”活动中,他将把姜元善作为第一人选推荐给上边。
何世杰痛快地说:“当然可以!我也得马上见他呢,走,我们现在就去。”他苦笑着说,“我估计,陈司令此刻还什么都不知道呢,他在那儿听不到甲板上的喊声。编队中所有雷达完全没有反应,说明那球状物在目光可见的十几秒内,在雷达波段一直处于全隐状态。”他沉重地摇头叹息,“坦率地说,在那家伙面前,航母上的多重防御系统彻底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