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5/37页)

十八岁的林天羽是个帅小伙,爱和大伙儿捣蛋。他说:“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航母的现有防御系统已经够厉害了,还有最新的舰载激光防御系统呢?航母有足够空间和能量来配备足够数量的大激光炮,组成密集的火力网,对付高马赫的弹道导弹也绰绰有余。美国已经开始配备了,据说咱们的第三艘航母上也要配备。”

大个子张如弓瓮声瓮气地说:“我赞成天羽的意见。”

所有人都发表了意见,两派力量大致相当。姜元善一向口齿伶俐,这次挨到最后才发言:“我觉得嘛,航母的作用多少类似于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个开头有些突兀,有点迂曲,何世杰和小赵互相看看,认真地听下去。“长城在汉强夷弱的情况下没用。如有人向唐太宗建议修长城,唐太宗说:我正要率将士北逐大漠,修长城干什么?他的话后来确实实现了,东西突厥被消灭、被赶走,连东突厥可汗都被生擒。长城在夷强汉弱的情况下也没用,像南北朝、五代和元清两朝,胡人轻易就能越过长城。但在汉夷之势相对持平时还是非常有用的,在各个强大朝代的后期,如明朝,它有助于维持一种力量均衡,把游牧区和农业区分开。航母呢,在高科技武器的今天,如果一个强大的敌人决心要炸沉它,再好的防御也是没用的,激光防御网也不行——激光能防住太空钨棒和核弹吗?但只要走到这一步,那就说明双方已经彻底撕破脸了,这场战争绝对没有退路了。我觉得,航母的最大作用就是提高大战爆发的阈值。而在终极之战爆发前,航母的实战效能和震慑作用都是不容怀疑的。所以,中国还是得发展航母,必须大力发展,哪怕大战一开始它就被全部炸沉。”

这个观点得到了徐媛媛、万玉民、刘涛等人的赞同,何世杰也轻轻点头。当然,这个观点有失偏颇(无论哪国在组建航母编队时,也不会把基点放到它将被全部炸沉这种预估上),但他的“阈值说”有相当合理的内核。何世杰对这些孩子已经观察了三四天,到目前为止,他最看好姜元善和严小晨。不过,小姜刚才谈论张巡和冉闵时,观点中似乎有某种……危险性,至少是有点偏激吧。何世杰还要继续观察。

讨论之后,小赵带领孩子们去下层的船舱,准备参观舰船主机、近战系统和升降机等,何世杰仍然跟在队后,把所有孩子的言谈举止罩在视野里。

这是普通的一天,天空晴朗,海面上很平静。一架空警-3000在蓝天上游弋,另一架刚刚降落,在阻拦索边停稳。此时,谁也不会想到他们很快将被震惊,而人类历史也从此走到分水岭。大家排队走过后甲板时,后边的何世杰发现队列中部的姜元善突然停下,抬头看着斜后方,目光无比震惊。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何世杰同样惊呆了,震惊之余首先冒出一个清晰的念头:

从这一刻起,武器史怕是要被改写了。

在“墨子”号右后舷上方,安静地悬停着一个银白色的球形物,类似一个大型热气球,但没有吊篮。球形有点扁,可能是它离得太近,仰视中有视觉误差。球形物距甲板仅仅七八百米,其大小与波音777相当或稍大。虽然与航母相比它的体积不算大,但由于高度低,又出现得十分突兀,所以仍让甲板上的目击者有喘不过气的感觉。球形物下方有微弱的淡蓝色光芒,但在明亮的阳光下几乎看不到,也没有任何声音。

刹那间,何世杰脑子中闪过两个念头:巨型气球?外星飞碟?这时,球状飞行器移动了,它的主体似乎没有倾斜,但喷火口却从下方移到了侧方,淡蓝色的焰流加强了,变成明亮的蓝色。飞行器以极快的速度横掠过航母,在船的左舷上空再度悬停,高度离甲板更近,几乎是悬在人们头顶上。横掠时仍然无声无息,但从超强的机动性上看,它显然不是气球或飞艇之类。

这个大球的机动让何世杰回到现实。他以军人的本能做出反应,迅速转身奔向司令舰桥方向,边跑边高声喊:“警报!发空袭警报!”

奔跑时,他一直侧身盯着空中,余光看见姜元善右手高高举起,手中似乎有什么东西。还有几个孩子也觉察到空中的异常,纷纷抬头指看;前甲板上有两名绿衫军士也在向司令舰桥方向跑,边跑边喊,喊的似乎也是“警报”两个字。然后——突然之间,悬停的球形物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