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 雾(第4/11页)
“你们是什么人?为什么要拿这个文件?”
“我们是‘自由突击’,你听说过这个组织吗?”
“没什么印象。”我摇摇头。这个世界上每天有成千上万个各类社会组织或者社团成立或解散,我不知道这个名字倒也正常。
“对于基站和联合运输公司,你知道多少?”她突然话锋一转。
我脑筋有点转不过来,愣了一下。
“基站的远程传输原理是什么?”她补充问道。
“我想,现在不是我们讨论这些技术问题的时候。”我有些不耐烦地说。任何一个版本的中学物理教科书上,都可以找到类似这样的表述:基站,是基于远程传输技术的发射和接收系统。远程传输技术的原理是,任何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即物质也是波。此观点最早由法国科学家德布罗意提出,故物质波又名德布罗意波。物质波不同于经典机械波,它表示的是物体出现在空间各点的概率,是一种概率波。2305年,南非科学家诺姆菲拉建立了概率波的基本输运方程,奠定了概率波远程传输技术的理论基础。
“好吧,我们直入重点。”她直截了当地说,“远程输运的步骤,首先是扫描物质的量子态。然后通过本征激发,使其进入一种动量凝聚状态。按照不确定原理,这时物质会表现出明显的波动性。根据诺姆菲拉的输运方程,物质波以接近光速的速度传输到目的地的基站后,通过后选择程序,调节物质的量子态为初始的状态后,再让物质波塌缩。整个过程是这样没错吧?”
“嗯,基本没错。”我不知道编写和调试了多少基站的后选择程序,对这一系列过程自然是烂熟于胸。
“好,那你知道初始量子态的扫描数据,发射到目的基站后,是怎么处理的吗?”
“这……”我突然一愣,“按照我对基站的了解,这个数据应该是存储在基站的ROM里,传输完成之后,被下一个数据直接覆盖掉了吧?”
“不错,但在这之前呢?”
“之前?”
“传送到了另一个地方。那是一个特殊的政府部门,对外从未公开。它的名字叫作‘交通管理局信息处理办公室’。”
“交通管理局信息处理办公室?”我低声重复了一遍这个有些拗口的名字,“你说,所有的量子信息都被发送到了这个地方?”
“不错。”她愤然地说,“他们就是这样肆无忌惮的侵犯着我们的隐私。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他们面前脱光了衣服,而且还把脑子掏出来,放在他们面前!”
我心里一惊,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最近几年来,社会的犯罪率一直在不断的下降,难道竟然是因为这个吗?
“那你们是……”
“‘自由突击’的目的就是揭露这些掩盖在布蔓下的真相。最近几年,我们曾发起了多次的游行,抗议政府侵犯隐私,违反宪法。最近我们听到风声,他们终于要对我们动手了!他们制定了一个全面的计划,准备将我们和其他一些类似的民间组织一网打尽。这个计划,就是所谓的‘大洪水’。”
“所以你们才要千方百计得到这个文件?”
“不错。”
我想了想,慢慢站起身来,把文件袋递给她:“把我骗过来,是为了避过政府的耳目?”
“不错,他们最近看得很紧。迫不得已,只好以这样的方式把你请过来,实在是对不起。”
四
当我在一片白雾笼罩下回到家时,心里竟突然窜生出一股强烈的不协调感。
眼前的这一层层白雾,到底是什么呢?我已经去医院做过了详细的检查,医生确定地告诉我,我并没有犯上飞蚊症。
“可能是一种未知的疾病,当然,我的观点是,这更有可能是一种心理效应。”医生这样告诉我。
是心理效应吗?我摇摇头,这时,王力那渐渐消失在空中的场景又出现在我脑海中。
不对,有哪里不对。心中有一个声音不停地对我说。这种感觉一般出现在我调试程序的时候。有时候,明明调试通过的程序,仍然会有一些隐藏得很深的逻辑错误,需要非常详细的检查才能发现。而现在,这种不协调感,却比之更加的强烈。
对了,白雾!我突然想起来,在网络空间中的时候,我竟然没有看到白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