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应如何学习(第8/10页)
未来我们该如何教育和学习?
前面写了许多内容,汇集到一起,在未来的智能时代,对我们的学习和教育而言最重要的大概有四点:
·情感联结
·基础抽象思维
·世界观建立
·创造力发展
我们再简单看一下这几个方向,我大致谈一下我觉得必要的教育和学习方式。
情感联结
情感联结的意义,我们在有关“依恋学习”的部分已经提到过了。人类特有的依恋学习,让人将依恋对象变为心理意象,他们输入的信息权重会特别大。
情感加持是人类学习特有的本能,缺少情感联结的学习很难入心。一岁之前是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重要时段,12个月时的安全依恋测试就已经对成年后的行为有一定预测能力。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更容易形成稳定的自我认知,更能积极勇敢地探索世界。安全依恋让孩子充分信任父母,并且从父母身上获得最初的信念。孩子对父母的安全依恋关系将使得他们内化父母的形象,从而高效地获得对世界的稳定认知。
根据心理学研究,最重要的影响依恋关系的是互动的敏感性。在婴幼儿早期,饮食起居的照顾固然是重要因素,但是比单纯吃穿供应更重要的是,是对婴幼儿发出信息的敏感度,当婴幼儿对世界发出信息,成年人最及时准确的回应,是婴幼儿与这个世界建立精神联系的主要来源。母亲对婴儿喂奶的回应是其中一种,对婴幼儿情绪、行为和语言的回应也是建立联结的重要因素。若长期处在无人回应的状态中,如处在孤儿院中,即使食宿得到了照顾,婴幼儿的认知和自我认知的发展仍然出现障碍和滞后。
在人工智能时代,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思想将是重要的能力需求,而理解他人的能力也需要亲子情感联结作为基础。婴幼儿最早的共情能力,出现在9个月左右的眼神跟随,母婴互动或者与其他看护人的情感互动,对于孩子发展自我认知和认识他人的能力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可以取代各种数据分析工作,但是它们取代不了懂得体察他人情感内心的人。
情感陪伴对孩子的意义,在未来时代会格外彰显出来。孩子理解世界和他人的基本模型,源自孩子和家人互动的基本模型。我们让他们理解情感,他们才能理解世界的情感。
基础抽象思维
人工智能可以做到符号与符号的连接,而人类能做到真实世界与符号的连接。这种能力就是抽象思维。且不说未来我们能不能教人工智能学会理解真实世界,只说另一面,我们如何让人类的孩子理解真实世界和符号的对应,对于人类智能发展十分关键。
人类的知识,建立于各种真实感觉到符号之间的对应。对物理世界的理解,和数学符号对应;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和文字符号对应;对情感和美的理解,和艺术符号对应。每一种对真实世界的感触,都和一种符号表达对应。对人工智能来说,理解符号世界是很容易的,理解真实世界是很难的。对人来说恰好相反,人有很强的直觉理解真实世界,但是对于符号世界的理解就有困难。而对双方都难的,是建立真实世界与符号世界的对应关系。
人类的学习,重要的是对符号系统的基础理解。
对符号系统的基础理解,是指对文字和数学符号的抽象认知。人类对口语和物理世界的感知是本能,来源于千百万年的物种进化,大脑中都有相应的感知模块。但是正如最著名的心理学家斯蒂芬·平克所说,所有人都有语言和物理感知的本能,但是没有阅读和数学本能。对文字和数学的认知只是最近几千年的事情。这是文明进化,大脑中的结构进化并没有跟得上,一直到最近几十年才通过教育消除文盲。因此所有(正常)人都会说话和运动,但如果不经过正规学习和训练,人类就学不会阅读和数学。
在任何时代,学习都是有必要的,在智能时代更需要智能的提高。有一种说法是,人工智能时代,机器代替我们去做所有智力计算的事情,人类不再需要学理科了,只有弹琴、写诗、画画,才能和机器不同。这其实是没什么道理的说法。实际上机器现在也能弹琴、写诗、画画,人类这些领域如果只是拼工匠精神,也是拼不过机器的。未来的职业需求,越是智能的时代就越需要高智能人才。其中最基础的能力,就是理解抽象符号,能用符号表达真实的感觉。弹琴、写诗、画画,如果是机械重复也是没前途的,需要理解艺术语言背后的真实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