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天马行空(第12/26页)

“洋洋,刚才,在我们的最后一跳之前,你们发现来船没有?有没有打算停船等我们?”

51岁的贺梓舟过来,把妻子和嫂嫂都揽在怀里,笑着说:“发现了,但当然没打算停船,我们同样研究出了这种‘扒火车’的办法,知道该如何应对。不过,这个问题你该问柳叶的,现在她是船长。”看到嫂嫂疑问的眼神,贺梓舟自嘲地说,“诺亚号现在是母系社会。亚历克斯退位后我当过八年船长,不过后来她们把我这个大男子主义的船长选掉了。”

柳叶笑着说:“诺亚号上男人是珍稀动物,得着力保护,所以女人们愿意多干点儿活。”

她等于肯定了那个事实——贺的船长被选掉了。洋洋笑着说:

“我眼下的工作是飞船园艺师,等一会儿进《诺亚号》你就会看到满眼绿色,都是我用柳叶送我的柳枝培育成的。”

《诺亚号》的骨干成员一个个钻过来,72岁的亚历克斯,他的一位夫人玛格丽特,贺的另外三位妻子奥芙拉,肯姆多拉和齐闺臣、数学家詹姆斯及家人等。他们同这边的人见面,互相介绍,拥抱和欢呼。鱼乐水没有见到巴罗,问柳叶,柳叶凄然道:

“他因癌症去世了,是诺亚号上的唯一减员。”

见面的亢奋稍微平静,主人领着客人们通过空洞朝前走。周围是银色的洞壁,但壁面比较粗糙,形状不甚规则,显然是在“野外条件”下仓促加工的。姬继昌则一直入迷地盯着它,问:

“金属氢?”

贺梓舟回答:“对,是金属氢,我们决定进入连续飞行之前采来的。《诺亚号》燃料舱设计容量无法满足连续130年的飞行,我们只好因陋就简,搞了这个舱外副油箱——不,没有油箱,只有金属氢本身,类似于新式枪械中的无弹壳火药。好在太空酷寒能维持金属氢的稳定,虫洞又能起到理想的绝缘作用,行程中不怕接近恒星。只是它挡住了船艉的对接口,在把它用完之前,对接口无法使用了。”

他说得很平易,来客们则心存敬畏——又是一项世纪性的发明。金属氢是地球科学界全力拼抢的圣杯之一,有了它,至少氢燃料汽车(是指燃料电池方式而不是使用聚变方式)就会轻易取代汽油车甚至电动车了。氢燃料汽车可以说全身都是优点,诸如无污染、能质比高、廉价、轻便等;而只有一个缺点,就是氢的储存不方便。但有了金属氢,这个缺点便不复存在。贺梓舟不好意思地说:

“我们该向地球通报这件事的,但我们决定进入连续飞行之前太过忙碌,竟然把这件事忘了。随后我会给你一份详细的技术说明。其实只用8个字就行了:太空低温加微型核爆。”

姬继昌略微思考后说:“是的,我已经大致清楚了。”

在洞口另一端,他们看到金属氢同船艉连在一起,肯定不是焊接,而像是凝结。对接口被“副油箱”挡住后,虽不能完成飞船对接,但人还是可以通过的。一行人通过双层气密室进入船舱,脱下太空服,进入大厅。放眼看去,飞船内果然一片浓绿,绿遍了每一个角落,不过不是普通的柳树,它们都袖珍化了,枝条更加柔细,叶子更加纤巧,模样几乎像地球上的文竹,这自然是洋洋的功劳。近千名光头赤足的诺亚号船员集合在大厅中迎接他们,亢奋的欢呼声经久不绝。鱼乐水首先看到了两只黑猩猩——应该称两位黑猩猩了。他们也在欢呼,是通过脖子上挂的语音转换器。鱼乐水笑着同前排的人拥抱,包括两位黑猩猩。黑猩猩阿兹说了一句什么,鱼乐水没听懂,柳叶笑着翻译:

“他是在向你秀汉语哩,说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

她这一说,鱼乐水悟出,阿兹刚才确实是在说这句话,便由衷地夸奖:“阿兹不简单,正在学习《论语》吧。”

阿兹骄傲地点头。玛鲁用英语急切地问:“布鲁瓦来了吗?”

“很可惜,他没来,年龄太大了。”

玛鲁非常失望,怏怏地说:“我想他。我第一爱他。”她看看阿兹,机敏地补充,“我也第一爱阿兹,两人都第一爱。”

那位丈夫一点儿也不吃醋,认真地点着多毛的头颅。鱼乐水笑着说:“谢谢,我替布鲁瓦谢谢。我回去后一定向他转达你们的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