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以尾作头(第7/10页)

“我有一个设想,大家看可行与否。”他的声音不高,但众人马上静下来,目光集中在他身上。“我忽然想到了一项已经弃置多年的古老技术。在螺旋桨战斗机时代,曾为机枪子弹如何越过螺旋桨向前方射击而犯愁,后来工程师们发明了同步装置,使机枪子弹恰从螺旋桨旋转的空隙中射出。”楚天乐微微一笑,“当然,我们的飞船没有螺旋桨,只有包裹船身的茧壳。但我们可以借鉴那个思路,只用把横向的时间片断改为纵向的片断就行。具体方案是这样的——但首先我得强调一下这种技术方案的两个前提,一个前提是:新型飞船的运动是纯位移,可以瞬时移动瞬时停止,不存在加速和减速阶段。第二个前提是:相空间界面的消失只需极短的普朗克时间。有了这两个前提,我们可以有意放弃连续激发,而改为断续的跳跃,比如:每前进30微秒,停止10微秒。在这10微秒内,通过已经恢复正常的空间向外观察,然后把得到的图象作为下一个行进时段的依据。只要超过每秒25帧,便会在人眼中现为连续的视野。当然,这肯定要影响飞船的速度。我们可以在技术上精打细算,把观察所需要的10微秒努力降低。”他指指天上的金鱼号所在的方向,“这会儿的金鱼号实际就是这样被看见的。”

会议默然片刻后突然一片哗然。没错!这是个完全可行的方案,既简单又巧妙。但如此简单巧妙的方法又是极难想到的,发现者必须完全跳出牛顿力学和相对论的框框,抛掉“惯性”的概念。那可是个过于强大的框框,几乎成了每个科学信徒的大脑中的固化程序。在座的个个都是一流的智商,稍为假以时日,相信有很多人都能做出这个发现,但楚天乐,这个靠轮椅行动的残疾人,在思维上总是比别人快那么一步。巴罗非常兴奋,也非常敬佩,走过来(以虚拟图象走过来)同楚天乐拥抱:

“非常佩服你,你干脆利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楚天乐握着那只虚像的手,笑着说:“那先得感谢你首先想到了这个难题。”

“那不算什么。俗话说得好,一个傻子提的问题,100个聪明人都不能回答。”

“我的天!你是一个傻子?像你这样的傻子越多越好。不过,先不要祝贺吧,想想这种方案有没有什么硬伤。”

会议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没有发现硬伤。这个方案的关键是飞船的“行进时间”与“静止观察时间”的比值,但即使以最保守的估计,飞船速度也能接近光速。贺梓舟突然说:

“噢,对了,飞船的防辐射功能也可取消了。既然飞船被茧壳所包围,就不用担心太空辐射的紫移。因为航向正面的辐射被洇灭空间完全隔断了。还有,我们曾考虑过在加减速阶段要对粒子的轨迹予以校正,现在也用不上了。”

泡利和巴罗受到启发,同时伸手要无线话筒,然后又开始互相谦让。巴罗笑着说:

“泡利你先说吧,知道你的发言最简短。”

泡利不再谦让,说了三个字:“反重力。”

巴罗笑了:“对,这正是我要说的!这种飞船恐怕还有一个功能,是所有科学家翘首期待的,那就是反重力。因为,既然有相空间的屏障,非本域空间的引力同样无法作用到飞船上,这类似于飞船有了反重力装置。”

与会众人点头,会场气氛十分亢奋。新的飞船行进方式开辟了全新的视野,全新的领域,在它没有转化为实际航行前,已经让与会者尝到了智力体操的愉悦。主持人姬人锐说:

“我想理论层面的问题已经差不多了,可以进行下一个议题了——对金鱼号如何改造。”

会议不久做出了结论。金鱼号在绕地球一周后重新定位于哈马黑拉岛上空,进行改造。飞船上的粒子加速器改为多点同步对撞,把虫洞的直径扩大到800米。粒子对撞器的圆形轨道缩小,保证把飞船的实体直径限制在虫洞范围内。飞船前方,即原来的内抛物形鱼尾改为凸面鱼头,它只起收集光能的作用。船艏原留有防幅射重水舱的位置,现在取消。飞船的凸面鱼头上设置观察窗,向驾驶员提供前方视野(实际是断续视野)。

以上改动工作量很大,但金鱼号的结构本来就是积木式的,虽然改造上有很多困难,但肯定能够实现。金鱼号将从原理实验飞船升级为工业性实验飞船,加装相应设备,然后将离开地球在太阳系内航行,以考验它能达到多大的速度。估计这次航行需耗时数月,船员需要百名,飞船的改造即以上述估计为准。贺梓舟的工作暂停,协助亚历克斯进行金鱼号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