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死的神话和真相(第6/10页)

B.情感

就目前研究表明,僵尸没有任何情感。从试图激怒僵尸到唤醒其怜悯,人类尝试了所有能想到的心理战术,却仍旧逃不脱厄运。快乐、悲伤、自信、忧虑、爱意、憎恨、恐惧——所有这些构筑人“心”的东西,对僵尸而言就像心脏一样都是毫无意义的。这一切对于人类而言,究竟是最大的弱势还是最大的力量所在?争论仍在进行,而且,恐怕也永无定论。

C.记忆

现在有一种自负的理论认为,僵尸会一直保存着生前的知识。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故事,亡者回到生前住过的地方,便能够熟练地操作机器、甚至可以表现出仁慈和对爱人的深情等。事实上,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这一幻想主义。僵尸不可能拥有意识或是潜意识的任何生前记忆,因为它们根本就已经不复存在了!僵尸不会被它生前的宠物、亲近的人、家庭环境或者是任何其他的事物所影响。因为那个人已经去世了。不管它生前是什么人干过什么事,那个人都已经去世了,现在,它只是一个除了进食本能外毫无思维的自动化机器罢了。在这里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僵尸更喜欢在城市而非乡村?首先,僵尸并不是更偏好城市,它们只是单纯地呆在自己僵尸化的地方;其次,僵尸们会选择呆在城市,而不是分散到乡下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人口密集,对它们而言,存在更多猎物而已。

D.物质需求

除了饥饿以外(这一点我们在后面还会谈到),目前尚未发现僵尸有任何人类社会生活中的物质需求。在任何环境下我们都不曾发现僵尸有休息、睡眠的情况发生。此外,它们也不对温度的极冷或者极热表现出任何反应。即便是在最可怕的天气下,它们也不曾寻求庇护所。即使是像干渴这一简单的需求也不曾在僵尸身上表现出来。可以说,索拉难创造出了一种完完全全自给自足的生物,而这是违背科学守则的。

E.沟通

僵尸没有语言功能。尽管它们的声带组织能够用于交谈,它们的大脑却做不到。对于僵尸来说,似乎唯一的发声行为也就是深深的哀嚎了。它们通常会在发现猎物时发出这种声音。它们会一直这样低沉、稳定地叫着,直到它们真正接触到猎物。而此后会变成一种特定的音调和音量,它们似乎是以此表明自己已经展开攻击。这种可怕的声音,已经成为了这些行尸走肉的生物的特征之一,近来研究发现,这种类似于僵尸军团集结号一般的嚎叫,其实还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心理武器。(见《防御时刻》)

F.社会动力学

总是有这样的理论在传播着,那些理论认为僵尸受到某种集体力量的制约,从一支撒旦指挥的军队,到最新的昆虫式蜂巢结构信息的运行机制,甚至于它们依靠心灵感应来达成一致的行动。事实上,对僵尸来说,根本谈不上所谓的社会组织性。它们没有阶级概念,没有指挥系统,也没有任何的运行机制。不管僵尸群体规模如何,怎样表现,都只是大量个体的组合而已。所以,即使有数百僵尸都聚集在一个受害者身旁,那也只能说是各自本能使然。僵尸从来都对其他个体漠不关心,它们永远不会对视野中的任何个体表现出丝毫异样的反应。这里又不得不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僵尸是怎样辨别同等距离外的同类和人类或者其他猎物的呢?目前尚未找到确切答案。它们在面对彼此的时候会像对待毫无生命的物体一样,会自发避开。即使在它们彼此有接触的时候,也不会有任何交流沟通。有时候它们会分享同一具尸体,这种情况下,即便它们会再三相互争抢同一块肉,也不会尝试把对方推开。而群体狩猎似乎是僵尸之间唯一可以被视作公共效应的东西了。僵尸的哀嚎能够召集起所有能够听见该声音的同类。而一旦它们听见了这样的嚎叫声,这些食肉的东西几乎都会聚集到声源地。有种早期理论提出:这其实是一种有预谋的狩猎行动,由其中一名“侦查员”发出哀嚎声,以此作为进攻的号角。然而,现在我们知道,其实这完全是偶然而已。那些发现猎物的僵尸仅仅是由于本能才会发出哀嚎声,根本不是将此作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