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既有设施的使用状况(第7/21页)

凤船长又遥控了一番,只见缓冲垫慢慢漏掉气体,不久后西王母号便静静地平躺在了地面上。

凤船长一边环绕飞船检查飞船凸出部分是否损坏,一边继续说:“你刚才说这样做有点粗暴,但你不知道NASA可是用同样的充气式缓冲垫将探测器直接丢到火星的。即使如此,探测器还是毫发无损。和NASA相比,你不觉得我们的方法已经非常稳妥了吗?”

“哦……那怎样将西王母五号运到基地呢?”

“很简单,这样。”

四人在西王母五号周遭一阵忙乎,将细缆绳扣在了飞船的高强度构件上。他们就像在自己国家的低重力模拟池中专心训练一般,动作非常熟稔。扣好缆绳后,将各条缆绳的另一端统一扣在了月球车的绞车上。

走也不无惊恐地问道:“该不会拖着它翻滚前进吧。”

“说对了。有什么不妥吗?”

“倒没有不妥……只是不觉得很可怕也很冒险吗?万一卡到岩石,或者缆绳断了,或是西王母破了一个洞,该怎么办?只要碰到任何一个问题,就有可能让驻留一年的计划泡汤啊。”

“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西王母一号在设置的时候就已经仔细研究过了。我们已经找好了平地,平地上没有岩石阻碍西王母号的移动。利用这种方法,至今为止,我们已经成功将三艘西王母连上了西王母一号。万一移动不了,也不意味着计划失败。因为它还可以作为独立的模块使用。只不过和其他模块来往有点不方便就是了。”

“哦,原来如此……”

月球车的车身抖动着,但看起来又几乎纹丝不动。比微型汽车还小还轻的车体要牵引如此巨大的西王母号,动作慢也是没办法的事,但这样下去,恐怕还没到基地,就已经日落了。一问果然如此,连接到基地需要半个月以上的时间,也就是说,要等到月球上十四天的白昼结束才能完成。走也心里暗自佩服:不愧是拥有四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果然非常有耐心。

“以滚动一圈为单位进行移动,今天的工作就是将飞船内部恢复到水平位置。我会先把你们送到基地,之后再回来。”

在凤船长的催促下,走也和妙迈开步子往基地走。偶然发现基地的其中一名队员——崔正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凤船长回过头大声训斥道:“崔,别偷懒!否则吃亏的是你。”

崔听罢,身子转回西王母五号,但还是瞄了几眼走也二人。

基地所在的这一带,即使月球的白昼结束了三分之一,西斜的太阳还是满满地直射耀眼的光芒。由于月球上的太阳光不会发生空气散射,所以起伏较少的周边地面一片纯白,闪闪发光。远处的山丘被光影分明的分界线分开。昆仑基地的一部分被月壤覆盖着,照射到地表的阳光返照回来,多少能看清一些阴影部分。

抬头一看,比半月稍微大点的蓝色地球静静地悬挂在距离被日冕包裹的太阳三十度左右的天顶上。地面、天空还有地球,对比度极高地呈现在眼前。

走也二人一边环视着眼前的风景一边往前走。虽然中间跌倒了好几回,但还是顺利抵达了基地。站在模块外侧边上的气阀舱前,妙嘟哝了一句:“好想再看看。”凤船长回答说:“之后让你看个够。”两人短暂驻留的一星期里,有一项日程就是参观基地外部作业。

二人爬上折叠楼梯,钻入高达两米酷似窨井的气阀舱。每开一次舱门,空气都会流失,所以进出气阀舱的次数越少越好。走也和妙与往常一样迅速钻进舱内。气阀舱形似翻到的大碗,二人在舱内等待基地通过操作将舱内填满空气。

不一会儿,增压结束,内侧舱门打开,二人卸下宇航服面甲。基地的第三名队员、第四次跨年队的彭队长身着一件衬衫轻装出来迎接。

“欢迎日本客人来到昆仑基地的月球调查模块——朱雀!”

舱内的情况也有通过摄像头面向全世界直播。彭似乎意识到这一点,笑呵呵地伸出右手。走也露出友好的笑容,回握了对方,但妙却完全无视了彭。反倒是哼哼地吸着鼻子打量四周。走也用日语低声说道:

“小妙,打下招呼,打下招呼。”

“这里就像拉面店的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