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审判萧瀛洲(第9/10页)

“总司令,”一直没有说话的麦金利号舰长弗雷德·赫希奇切入通信频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暗物质炸弹。”

“你说什么?”萧瀛洲大奇。

一贯直白与粗俗的弗雷德舰长冷笑道:“当它的密度达到每立方厘米1亿吨,你就知道了。”

密度每立方厘米1亿吨?萧瀛洲记住了这个大到骇人的数据。简单检索,这个数据说的是中子星。难道铁族在这里制造了一颗中子星?可是,中子星不是由恒星坍缩而成的吗?当比太阳大二三十倍的恒星到生命的最后阶段时,星体完全坍缩,巨大的压力会把电子压缩到原子核中,与质子中和为中子,使原子变得只由中子组成。中子星就是一个巨大的原子核。如果把地球按照同样的标准压缩,其直径将只有22米!问题是,这里,火星与地球之间,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恒星?更大的问题是,中子星的质量非常大,以至于巨大的引力让光线都只能呈抛物线挣脱。

弗雷德·赫希奇说:“事实上,远在鹅卵石演化为中子星之前,远征舰队就已经不复存在,永远消失了。”

萧瀛洲想要痛骂,可弗雷德在几十千米之外的麦金利号上,痛骂毫无价值。舰队的阵形已经在鹅卵石的作用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体积只有65立方米的鹅卵石或者暗物质炸弹的质量已经陡增到9000万吨——很可能正常的无线通信马上就不能进行了。他打开公共频道,进行广播,最后一次广播:

“各舰请注意,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打击方式。那颗鹅卵石,有可能演变为高度致密、引力巨大的中子星,无线通信立刻会中断,我命令各个战舰自行作战。如有需要,大家各自逃生。这是我最后一次发布命令。再强调一次,如有需要,大家各自逃生。”

这时,鹅卵石形状的暗物质炸弹已经飞到远征舰队双M阵形的中心地带。它的质量已经莫名其妙地超过1.25万亿吨,但它的大小还是最初的样子:直径5米的鹅卵石。但它所产生的引力,已经影响到了周围数万千米的空域。引力所及,所有的可见物质都不由自主地往引力源头聚集,包括核聚变发动机失灵的远征舰队所有战舰。

萧瀛洲看到:靠近暗物质炸弹的马丘比丘号和库库尔坎号已经不受控制地向鹅卵石飞去,天津号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号倒着飞向鹅卵石,喀麦隆号与亚马孙号撞在了一起……接下去,指挥平台上的立体投影乱成一团,无数的线条扭曲着,互相纠缠。旗舰珠穆朗玛号与其他战舰的无线电波联系被彻底切断。但萧瀛洲可以毫不费劲地想象所有战舰都不受控制地冲向鹅卵石的场景。

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薛飞冲进总司令指挥室:“这里危险,总司令!”他大叫着,果断地带走了萧瀛洲。

07.

主审法官问:“你说,所有的战舰突然间失去了动力?原因不明?”

“是的。”萧瀛洲回答,“核聚变发动机技术是铁族给我们的。我听动力部一些技术人员讲,他们并不完全懂得这种以氦-3为燃料的高科技产品。”

“你又说,一块鹅卵石摧毁了整个远征舰队?”

“单纯从形状上以及过程上讲,可以这样说。”

“鹅卵石或者你说的暗物质炸弹为什么会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质量无限增大?”

“我不知道,物理学家也许知道。但暗物质炸弹这种说法不是我说的,是麦金利号舰长弗雷德·赫希奇说的。”

“但他已经牺牲在死亡之海了。”

“没错,活下来的人只有我、薛飞舰长,还有另外五个人。根据现有情报,弗雷德·赫希奇舰长和麦金利号航天母舰以及远征舰队的其他23艘战舰,两万多名太空军战士一起牺牲在了那片陌生的星空。”

“关于暗物质炸弹,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那是一种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超级武器,至少地球人类还没有掌握。但我希望地球同盟科学技术院能够尽快展开相关研究。否则,未来我们还会吃更多的亏。”

“谢谢你对地球同盟的建议。请具体说明,你们七个人是怎么逃脱的?你刚才说,中子星的质量非常大,以至于巨大的引力让光线都只能呈抛物线挣脱,而据我所知,我们根本没有制造过近光速的飞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