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审判萧瀛洲(第7/10页)

这时,阿空加瓜号舰长查利·萨维奇切进萧瀛洲的私人频道:“总司令,我这边发现一个异常情况。”

“说。”

查利舰长有些犹疑:“我有一个手下,是天文爱好者。整个航行期间,只要不值班,他就拿一个天文望远镜到处看。不是常见的那种,而是很老式的光学望远镜。他说,他几分钟前看到了一个东西,在舰队前方50千米的地方。”

“是什么?”

“他说,是一艘飞船。”查利·萨维奇舰长的样子非常为难,似乎羞于自己要说出的话,“样子很像新闻中出现过的火星运输船。”

“什么?”

“总司令,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有飞船飞到舰队前面50千米的地方而舰队没有发现。但是,我亲自看了,它确实存在。”

“我明白了。把它的坐标传过来。”

“好的,总司令。”

萧瀛洲得到了一串数字。他把这个坐标发到公共频道:“请有光学望远镜的人把你们的镜头对准这个位置,看看那儿有什么。如有发现,马上汇报。”

萧瀛洲静静地等待了一会儿。各个战舰的观察结果来了,指挥平台将他们汇报的情况归纳整理,并将最后的结果以立体投影的方式呈现出来。萧瀛洲看见,在舰队正前方,50千米的地方,悄悄地悬浮着一艘火星运输船。在宇宙尺度下,这几乎就等于飞船已经飞到眼睑上,而眼睛还没有看见。

06.

战争进入太空后,传统的侦察、警戒与探测手段没有用了。比如超视距雷达利用短波不能穿透电离层而被其反射的特性,可以监测到3000千米外的目标,这在地面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把超视距雷达搬到飞机,制造出预警机,飞上蓝天,可以监测5000千米范围内的目标。这是在地球大气层中所能探测的极限了。但在太空里,最大功率的超视距雷达也只能监测方圆10000千米的目标。在宇宙尺度下,这个10000千米比大海里的一滴水还要微不足道。因此,军事科学家们研发了很多适用于太空作战的探测器。

红外线和紫外线成为重点观测对象,但这两种探测方式十分容易被欺骗。军事科学家们研发出了一种革新性的探测方式——“引力摄动”。

引力摄动的原理并不复杂。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会影响双方的运行轨迹,1846年海王星的发现就是这一理论的指导结果。在太阳系内部,由于主要星体的引力轨迹已经确定,只要建立可靠的计算模型,就可以通过探测引力的异常来发现监控区域内敌方舰队的情况。计算表明,一艘宇宙飞船,不管多小,只要在引力网中飞行,都会造成引力的变化,而只要引力摄动监测器足够灵敏,就足以发现任何监测范围以内的目标。

现在的问题是:超视距雷达没有发现那艘火星运输船,红外线和紫外线监视器也没有发现那艘火星运输船,就连最先进的引力摄动监测器也没有发现那艘火星运输船,倒是最为古老,最为落后,最为人瞧不起的光学望远镜发现了它。

要是再靠近一点儿,恐怕肉眼都能看到了吧。萧瀛洲一边想一边把这个消息通知给全体舰队:“舰队前方发现不明来历的飞船,舰队前方发现不明来历的飞船。只有一艘。请大家注意。只有一艘。”

各舰传来一阵嘈杂的议论声。

“厄尔布鲁士号请求攻击!”斯坦尼斯拉夫舰长兴奋地喊道,“攻击那艘火星运输船。”

“不忙。”萧瀛洲命令道,“阿空加瓜号,尝试与火星运输船进行联络。”

查利·萨维奇舰长照做了。不久,他报告说:“我在所有波段上对火星运输船进行呼叫,它没有回应。”

“会不会是遇难呢?空无一人?”

“不是。”查利舰长解释道,“保罗,就是那个最先发现火星运输船的下士,刚才说,他发现那艘火星运输船有运动的迹象,它不是死的。总司令,它也不是因为意外出现在这里,出现在远征舰队飞往火星的航线上。”

“而且是在整个舰队的核聚变发动机同时出现故障的时候。”薛飞舰长把严谨到极致的查利舰长没有说出的那句话补充出来。

萧瀛洲扬声道:“厄尔布鲁士号,准备炮击。”

“好嘞,总司令大人!”斯坦尼斯拉夫舰长得意地大笑,“我这就去把那杂碎轰成玻璃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