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双蛇行动(第5/11页)
“进入火星大气层的36架柳叶刀空天飞机已经被全部击落。”铁木真很平静地说,就像是说拍死了36只苍蝇,“现在只剩下在火星轨道上的乞力马扎罗号。然而,我们收到了乞力马扎罗号航天母舰舰长织田敏宪的消息。”
画面切换为织田敏宪。镜头靠得很近,他英俊的脸在玻璃面板后面占据了大半个画面。
“我无意与火星铁族作对,更不想伤害在火星上生活的人类。然而,我必须维护地球人类的利益。”织田敏宪说,“在此,我郑重宣告:敦请火星铁族停止一切针对地球人类的军事活动以及一切可能有损人类利益的事情,否则我将引爆这颗6000万当量的氢弹。”
镜头拉远,可以看到织田敏宪被一个银色的人形金属装甲包裹着,至少有5米高。在他的身后,是一个漆黑幽深的山洞,在被灯光照射的地方,一枚红、黄两色的大炸弹赫然挺立。
“它的代号是伊万之子,你们可以查到相关资料。”织田敏宪斩钉截铁地说,“我给你们72个小时的时间,与地球签署和平协议。72个小时一过,我将毫不犹豫地炸毁火卫一,让火卫一的碎片,像毁灭索多玛与蛾摩拉的天火一样落到火星上。不要怀疑我的决心,不要偷袭乞力马扎罗号,远征舰队的覆灭,让我只有这个选择。而火卫一的碎片轰击火星表面的灾难性后果,即便是铁族,也无法承受。”
04.
1877年,阿萨夫·霍尔用当时世界上口径最大的折射式望远镜发现了火星的两颗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
火卫一的样子很特别,不是常见的球形,而是三轴椭圆形状,长27千米,宽21.6千米,高18.4千米,体积5680立方千米,与任何星球相比都非常小。远远望去,更像是一颗飘浮在黑暗太空中的土豆。火卫一与火星之间的距离是太阳系中所有的卫星与其主星的距离中最近的,距离火星表面只有6000千米。
火卫一密度也很低,原先有人据此认为它是中空的,甚至还有人相信它实际上是一艘“火星人造飞船”。后来才知道,火卫一主要由碳质球粒物质和冰(不是水冰,而是甲烷等气体凝华成的固体冰)混合而成。火卫一内部存在大量的空洞,就像是烘焙好了的疏松软糯的面包。
火卫一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度大于100米的细颗粒土壤,有很多的沟槽和条纹,在照片上看起来就像放大镜下的指纹。沟槽典型的深度在30米以下,宽100到200米,长达20千米。这些沟槽是由撞击火星溅射出来的物质凿出来的,实际上就是一连串深浅不一的撞击坑。
火卫一上最大的撞击坑,叫斯蒂克尼撞击坑,直径是9千米,占据了这颗小卫星表面1/3的面积。它的名字来自阿萨夫·霍尔的数学家妻子,于1973年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命名委员会命名。
斯蒂克尼撞击坑的里面还有一个较小的撞击坑,直径约2千米,是在由斯蒂克尼撞击坑形成数百万年后的再次撞击造成的。它叫林托克撞击坑,这个名字来自《格列佛游记》中的一个人物。林托克撞击坑很小,2006年才被发现。
在织田敏宪的视频消息发布后的几天里,火卫一的资料被火星人反复查询。同时,织田敏宪的计划也被公之于众。根据铁族发言人公布的情报,织田敏宪的计划叫作“双蛇行动”。
正如名字所指出的那样,“双蛇行动”包括了两条蛇。一条叫眼镜蛇,指乞力马扎罗号航天母舰在火星轨道上,使用超远程武器对火星地表城市进行直接攻击,它明目张胆,就像昂首嘶鸣的眼镜蛇。另一条叫蝮蛇,指的是乞力马扎罗号偷偷派出空天运输机,将两名叫作“银武士”的大型机甲投放到火卫一的林托克撞击坑,伺机而动。它潜伏不语,阴冷叵测,一旦动起来,却无比致命,就像是蝮蛇。
具体而言,在火卫一的林托克撞击坑,借助一整套先进的钻井设备,银武士悄悄地钻出一条通往火卫一核心的隧道,在那里安装一枚6000万当量的核弹头,一旦爆炸,整个火卫一会裂为不可计数的碎片,以极快的速度散落到火星的赤道地区。考虑到火星城市都分布在火星赤道地区,这样的非常规战争,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火卫一的特殊结构,为织田敏宪的“双蛇行动”提供了天然的保障。其一,林托克撞击坑所在的位置,是火卫一表面最接近火卫一核心的地方,只需要钻很短的距离,就能进入火卫一的核心;其二,火卫一结构疏松,使织田敏宪的钻井设备很容易就能打出通往火卫一核心的隧道;其三,火卫一蓬松如同烘焙的面包一样的地质构造,小小的个头,使得将它炸为碎片比炸别的星球容易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