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地球来的特使(第5/7页)

卢文钊看过一篇论文,说基因与种族、基因与族群关系的研究显示,现代人类基因多样性的现状,是智人祖先走出非洲以后,五六万年前形成的,是人类基因在个体之间、集团之间历经数万年的反复交换的结果。这是一种典型的“网状演化”。所谓种族,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其本质是政治性的,而非生物学与演化学的。换句话说,以种族为标签,将人类划分为不同集团与亚集团的分类法,并没有生物学与演化学上的依据。人类基因多样性主要存在于个体之间,比较而言,地域与族群的差异反倒无关紧要,种族与种族之间,根本没有可以明晰指示与操作的分界线。

卢文钊在人潮人海中激动地四处张望。他强烈地意识到:传统意义上的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和棕色人种在这里的区别已经不大了,一种源自地球的次生文明正在火星形成。琉璃瓦、狮身人面像、羽蛇神和喀迈拉,如此和谐地混生在一起,就像有史以来一直都是这样。

唯一的异样是那些钢铁狼人。他们身高2.5米,比任何在场的人都高,站在哪里,都引人注目。“鹤立鸡群”这个词大概是为现在的场景而创造的吧。卢文钊想:铁族之所以把身高确定为2.5米,就是为了让人类仰望,进而产生敬畏心理。人类向来对比自己高的事物有崇拜的原始冲动。

更多的钢铁狼人进入现场,紧接着火星政府的各级官员以及一支规模不小的军乐队也陆续出现了,使现场更为拥挤和喧闹。火管会主任兰斋拉姆·拉梅什也来了。他的名字并不在早先发的特使行程表里。他亲自到场,足见对玛蒂尔达火星之行的重视。

媒体区的记者获准自由采访,这使卢文钊松了一口气。他打开共情分享系统,开始现场直播:“各位观众朋友,这里是火星俄斐航天港。我是你们的老朋友卢文钊。欢迎收看今天的《直击火星》。待会儿,玛蒂尔达执政官会从太空电梯出来,发表重要演说。玛蒂尔达此次火星之行任务繁重。众所周知,近期因为六名游客在俄斐航天港被击毙,导致火星与地球之间关系持续紧张。事实上,火地关系的紧张由来已久,击毙游客只是最近一件。玛蒂尔达此行能否有效缓解乃至化解火地之间的这种不信任与对立的情绪,目前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下面我们来采访一位火星官员。”

卢文钊在人群中走动,泰德先前已经和采访对象说好了,此刻他正站在那个人的身旁。“先纠正一个错误,尽管所有的媒体都在说火星政府,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火星政府。火星有24座城市,每座城市有一个叫城市服务与管理中心的机构,简称城管。24座火星城市的城管组成了火星城市管理与服务委员会,简称火管会。比之地球,火管会的机构规模和职权都要小得多。目前火星的政治格局,更像是古希腊时期的城邦。当然,必须强调的是,铁族不算在内,他们在二十四城之外,住在火星地下,一般不插手人类的事情。”卢文钊说,“下边我们要采访的,就是火管会办公室主任贝斯特。贝斯特主任,你好。请问你如何看待此次玛蒂尔达执政官的火星之旅?”

“前途是乐观的。”贝斯特说,“只要地球方面摒弃宗主思想,将火星视为平等的谈判对象,我想火地之间达成和平协议也是可能的。”

贝斯特这话估计没有几个地球人爱听,稍微有点儿脾气的恐怕都在破口大骂了。卢文钊赶紧转移目标,去采访第二位,第三位……

“我不想打仗。打仗是要死人的。要打仗的话,我会一口气跑到冥王星去。”

“火星和地球会打起来吗?我对此表示怀疑:距离太远了,根本打不起来。”

“祝玛蒂尔达女士好运,祝人类好运。”

“为什么要学黑猩猩,用暴力来解决问题呢?为什么不学倭黑猩猩,有事没事来一发,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呢?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主啊,愿您赦免他们!但是如果有原因的话,就按您公正的旨意办吧。”

卢文钊一边采访,一边感慨:刚才想到的次生文明已经形成的结论是不是言之过早?他还得注意时间。玛蒂尔达现身的时候,他需要把所有的资源和注意力都放到她的身上。她才是今晚直播的第一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