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地球来的特使(第4/7页)

卢文钊收到了洪之锋发来的特使行程表,和泰德一起乘坐气铁,提前两个小时来到俄斐航天港。这是卢文钊到火星以来,第一次回到俄斐航天港。他们找了一家餐馆吃饭。

“你说,他们都在忙些什么?”泰德看着窗户下方,甬道内的人行色匆匆。

“有的忙着生,有的忙着死。用恩诺斯的话说,都是瞎折腾。”

“生,死。有意思。”泰德说,“恩诺斯对你的影响挺大的。”

“他看上去把一切都看透了、看穿了、看破了,是个该死的现实主义者,成熟到烂掉。其实不是。我觉得他骨子里还是有理想主义成分。”

“人类真复杂。幸好我很简单,简单到极致。”泰德微微摇头,说道,“我愿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得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是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这是谁的名言?”

“亨利·戴维·梭罗。”

“感觉你脑袋里有整本的《世界名人名言大全》啊。”

吃过饭,卢文钊带着泰德赶往欢迎仪式现场。他看见人流骤然比先前多了许多倍,其中不少是记者,不由得对自己提前两个小时到俄斐航天港的先见之明大为佩服。他们先到“媒体报到处”报到,然后接受烦琐的安检,前后四道流程。毫不夸张地说,四道流程走下来,卢文钊的每个细胞都被仔仔细细地分析了一遍,证明完全无害了才让他通过。

卢文钊来到现场,欢迎仪式设在太空电梯的出口。5米宽的牡丹红毯从出口一直铺到了大厅另外一边的楼梯口,至少有200米长。两边是观众区。卢文钊相信,来的观众都接受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和安全检查。红毯左侧有一个凸起,明显是舞台。一会儿玛蒂尔达会在上边发表讲话。但这个舞台未免大了一些。卢文钊想起了洪之锋的话,突然明白了:这是演出节目要用的。

看看时间,距离欢迎仪式正式举行还有半个小时。可泰德还没有从安检中心出来。出什么事了吗?卢文钊疑惑地想着,往那边瞅了几眼。就在这时,泰德·卡钦斯基迎着他的目光从安检中心走了过来。

“过第三道安检的时候,警报响了。”泰德笑吟吟地说,“不过,没事,是误报。你知道,有时候他们会把安检阈值设得太高。他们叫我重新安检了一遍,这次,那机器乖乖的,没有叫唤。就是耽搁了一些时间。仪式还没有开始吧?”

“没有。”

“那就好。”

“也不知道他们在害怕什么。”

“很可能他们也不知道他们在害怕什么,只是单纯地害怕罢了。很可能要等到那令他们害怕的人或者事情出现了,他们才会彻底明白过来。”

“那个时候恐怕已经晚了。”

两人说着,走到了媒体区指定的位置坐下。说什么搬运器材,不过是糊弄洪之锋的鬼话,所有的直播设备都在卢文钊身上。因此,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只有一件,那就是等待,等待玛蒂尔达·温的到来,等待欢迎地球同盟执委会执政官暨地球派往火星的全权特使的仪式正式开始。

04.

各色人等越来越多,现场也越加喧闹。卢文钊让植入系统估算了一下,至少有3000人聚集在这里。300万人里的3000人,他们来自不同的火星城市。大概是应组织者的要求,来欢迎的市民都穿着各自城市的特殊服饰。从他们的服饰上,完全可以看出他们来自哪一座火星城市。

来往于火星与地球之间的航班是用多年前火星探测器的名字命名的,而24座火星城市的命名则自由得多。有用火星地名的,比如奥林匹斯城;有用宇航员名字的,比如以火星四杰中唯一的女性萨维茨卡娅的名字命名的“萨维茨卡娅之城”就在乌托邦平原上;有用天文学家名字的,比如哥白尼;有用科幻作家名字的,比如布雷德伯里,他写过《火星编年史》;有用地球城市名字的,只是在前面加了一个新字,比如新普罗旺斯、新马丘比丘和新耶路撒冷;还有其他形式的名字,比如惊蛰城,据说因为是惊蛰那天开始建设的。

卢文钊惊讶地看到,这些不同城市的人无论服饰还是言行,甚至是肢体语言,都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露齿一笑、开怀大笑与笑得前仰后合,是有区别的;摇头、耸肩、双手一摊,也是有所不同的;快速眨动的眼睛,竖起食指拼命摇晃,不经意间抠抠鼻孔,抑或是跳起来拍拍别人的肩膀,握手,拥抱,接吻,更是大相径庭。有的能明显看出来自地球哪个地区或者城市的痕迹,但更多的是各种地区或者城市文化的混合——就像他们在基因上的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