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贼(第3/11页)
第四场比赛结束,那位已经是过气明星的日本华裔老棋手又灿烂了一次,以一目半战胜了中国的D选手。切尼姆斯的账上也因此又增加了宝贵的一分。
这么着一直到了第十场比赛结束,切尼姆斯十次竞猜全中。他的兴趣越来越浓,并把有关情报向上级作了汇报。所以,他对“鬼谷子算法”的关注,已经从“副业创收”的层面上升到职务研究,以后再占用工作资源也就理直气壮了。等第11次邮件发来时,切尼姆斯使用技术手段进入中国网通的资料库,查出了邮件发自这个国家H省省会Z市某家宽带用户,户主叫张仪,住在某街某号。
因为他的工作性质,他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交往。第二天他约见了一个籍贯是H省Z市的中国朋友李士诚。切尼姆斯确实按那两人的嘱咐,未把预测结果向任何人扩散,但李士诚是例外。因为切尼姆斯知道,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李的参与。
约见地点是在北京饭店。听了切尼姆斯的介绍,李士诚没有丝毫迟疑,决然地说:
“一定是骗子!你尽管相信我的话,他们一定是骗子!”他甚至对切尼姆斯先生的幼稚轻信十分惊奇,“你──竟然相信他们?”
切尼姆斯笑道:“我并未相信他们,也没有不相信他们。这取决于他们以后的预测是否准确。如果次次都准,那必定有什么值得探究的原因。”他分析道,“如果这是个骗局,那只有一种可能:比赛组织者已经事先设定了每一局的输赢,这个结果又被那两人窃得,想转卖给我。
但我相信,三个国家的15位围棋名家绝不会通同作弊吧。”
“那当然不会。但给你发邮件的人肯定是骗子,这一点也不用怀疑。只说一个反驳理由就够了:如果他们能准确预测,为什么不严守秘密自己去投注?他们和钞票有仇?几个亿的彩金啊。”
切尼姆斯点点头:“你说的确实是一个非常有力的理由。但凡事都有例外。”
李士诚对他的迂腐大摇其头,觉得保护这个天真的外国友人不上当,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充分说服朋友,他坦率地说:
“这句话说出来很让人脸红的──我的家乡可是盛产骗子的地方。这些骗子常常能进行超常思维,让你防不胜防。举一个我经历过的例子吧。大约是30年前,我上小学。有一天放学回家,街口的人群中,一位气功师正炫耀他能用指头钻穿砖头,并请在场哪一位到附近随便找一块砖头来,交给他当场表演。我那年10岁,正是好奇兼好事的年龄,立即钻出人群,跑了很远,捡到一块半截砖,跑回来交给那人。那人运运气,用食指刷刷地钻砖,顿时砖屑横飞,砖头很快就钻透了。我佩服得不得了,心想今天碰上真正的武林高人了。以后再有人怀疑,我就会挺身而出加以反驳──怎么可能是骗子呢,那块砖头可是我亲自在路上捡到的!实际上呢,你猜是咋回事?”他停了一下,问切尼姆斯,后者笑着摇头。“这个骗局非常简单:那位气功师在每次扎场子之前,先把方圆200米之内的砖头仔细清理走──他知道找砖的人不会走太远的。然后放上几块做过假的砖。这些砖都用钻头钻了洞,把洞壁打磨光滑,再用糨糊掺砖屑仔细堵好,外表上看不出来。就这么着,我心甘情愿地为那骗子做了一回托儿,还是免费的。”
切尼姆斯哈哈大笑:“有意思,真有意思。”
“那就再说一种我亲身经历过的骗局。喂,麻烦小姐给我找一根软带,一两米长就行。”服务小姐听他摆龙门阵也来了兴趣,很快找到一根布带,含笑送来了。李士诚把软带对折,再以对折点为中心把软带盘成圆,圆心处形成颇似太极图的形状,出现了两个对折点。“这是中国民间非常普遍的骗局,俗称‘扎圈’。可以说中国凡有井水处就有‘扎圈’,还发展成不同的变型。骗子是这样干的:先把绳子盘好,请参赌人判断出真正的对折点,用筷子扎住那片空间,然后庄家捏着两根绳尾向外拉。如果你扎对了,软绳就会卡到筷子上,你就赢了。如果扎错,软绳就会沿着筷子滑走,你就输了。但实际上呢,你永远都不会赢。看得出来这是如何捣鬼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