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条条大路通巴黎(第5/7页)

在类似的案例中,文件从来不会一应俱全。永远存在一些小毛小病,银行需要向各方各面核实的小细节。但这次不一样。所有资料都准确得非常瑞士,连原始文件都很凑巧地包括了足够多的信息,符合经过少许修订的档案要求;可是,之所以会有那次修订,却是因为在那个纷乱时期,某些德国佬侵吞了其他人的大量钱款。这个英俊的男人坐在她对面,满脸富有魅力的微笑,除非他和多年前就已死去的亲戚直接沟通过,否则怎么可能符合得天衣无缝?因此,答案很明显:他是骗子。

骗子舒舒服服地坐在铬合金与皮革的椅子里,自在得像是回到了家,他跷着腿,精致的手工皮鞋在半空中轻点,等待她的判决。

他的命运在她手中。她可以送他进监狱蹲一辈子牢。他是个骗子,来她父亲的银行行窃。不过,海蒂心想,这倒是很有意思。她忍不住要笑,想到这里,她忍不住笑出了声。

骗子看着她,他也露出笑容,和她一起开怀大笑。不,不止如此,他朝海蒂使了个眼色。他知道了。他知道她看穿了,而他根本不在乎。

海蒂看着他俯身伏在玻璃台上,桌面倒映他的面容,替海蒂点燃香烟。她一甩金色长发,也俯身伏在玻璃台上,仔细打量这个富有魅力的男人。两人之间已经有了亲密感。一个只有他俩才听得懂的笑话。她父亲一直教导她,成为情感的俘虏就会犯下致命错误。她的家族自豪于他们的机智、优雅和谨慎。

但海蒂早就有了反叛的念头。面前的这个男人想从她父亲的银行窃取钱财。她打算让他这么做。因为那样肯定很好玩。

“那么,”她淡然道,“你打算偷走多少钱?”

男人连眼睛都没眨一下。“所有,”他答道。

“现在怎么办?”哈里森·曼德尔心想。他突然发现自己富得流油,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和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类似事例一样,他的问题也来自一台电脑。哈里森发明了这台电脑。更确切地说,哈里森发现了艾达·洛夫莱斯的一批信件。众所周知,正是拜伦的女儿发明了第一种编程语言。许多人轻视她的成就,虚应故事地鼓掌庆贺。她的同代人不是忙着身穿束腹衣跳舞就是忙着写小说描述身穿束腹衣跳舞,艾达却身穿束腹衣发明了电脑编程语言。她在编程上的大胆创举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她写的程序输入真正的电脑后,结果却不怎么理想。

但是,在哈里森·曼德尔发现她和一位意大利博学者的通信之后,事情发生了变化。哈里森意识到,这些信件描述了与有史以来那些电脑都不太一样的一台电脑。哈里森认为,这些信件很可能是导师和学生之间玩的一个精妙游戏,试图在通信中同时制造出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

总而言之,哈里森深深迷上了他发现的这些信件,于是坐下来按照描述搭建了一台电脑。过程简单得出奇。洛夫莱斯和意大利人的笔记比衣橱组装指南都容易看懂,很可能就是为了让人边读边搭而写的。

他输入洛夫莱斯的代码,以为多半连编译都无法通过,就更别说运行了。但代码不但能运行,而且效果好得出奇。问题在于他接下来该怎么做。

美国人订购了一万台。俄国人订购两万台。但他说只存在这一台,两边他都不买账,他坚持认为这项发现属于全世界。就在他拒绝之后,他的生活突然变得越来越不牢靠。就好像他走进了劳莱与哈台的某部电影。钢琴会飞出窗户砸在他身旁。汽车到了路口不知为何忘了停车。

哈里森精神紧张,认为最安全也是最正确的处理方法就是干脆卖掉,但只能卖给私人买家。让他们去应付俄国人和美国人吧。对方的出价高得吓人,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突如其来的财富即将到手,他现在只剩下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衡量这些财富的价值。他会无所事事地翻开报纸,看见一幅新发现的凡·高作品最近售出,只有巨富才会彼此买卖这种艺术珍品,为的是向自己证明他们有品位有修养。他看着报纸上模糊的新闻图片,心想:“我很快就有这么富裕了。”

感觉很有趣。一方面他的价值与一件世界级的艺术珍宝划上了等号。另一方面,一个疯子在两次宿醉之间,用廉价颜料在硬纸板上涂抹的几笔色彩,定义了他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