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海产(第2/5页)

身为五阶,方信感觉到了位面和时空的变化。

打开入口必须花费巨大的能量,方信不再犹豫,直接用五阶感应,将准备好的那个微型的光形送入了时空点。

“取消位面干扰,任务结束。”三秒之后,方信淡然地说着,起身前去。

刚才一瞬间,他又感觉到了无限的空间,那只有二个字可形容:浩瀚。

只有真正明白这点,才知道宇宙的广大,方信哑然失笑,这时,太阳光洒遍了大地,方信打开了普通的信息栏,阅读了片刻,又打了大灵通。

“喂,是方议员吗?”办公室传来了信息。

“是我,今天有什么安排没有?”

“今天上午八点半,参观六林水产公司放牧区。”

“知道了。”议员也有一定的义务,方信关上了大灵通,就有车子前来,他上了车,说了地址。

片刻之后,一个二十多岁的女士,上了他的车。

方信微微笑:“邱安,我休息会,事情就由你安排好了。”

邱安是他现在的秘书,是他随意招来的,这种很奇怪的事情,他作起来,似乎就理所当然了。她听了,也就闲闲地说:“好的,老板,交给我好了。”

区区一个市议员,还不是大人物,现在到六林水产公司参观,也不会有什么总裁之类的人来接待,也就是参观一下,然后举个小宴,喝些冰叶酒,再回去作个报告。

邱安对她的工作很满意,市议员的秘书不忙,也就是去各地跑跑,看看,接见一些人,或者拿些议案来炒一下名气——一般下午就可自由,难得有几次加班。

薪水不错,福利很多,工作轻松,她自然非常满意。

到了六林水产公司,邱安与人联系,有着一个公司副总前来接待,说了一些,就转到了水产公司的水产区域。

“欢迎来到六林水产区!”

一行人走到了沿海的水产区域,面积高达十一万亩之多,是沿着水下管道进行参观。

“方议员,您看,这是海麦区。”有人指着上面,望眼而看,只见一片细纤维架上,类似藤一样的水产植物在生长着,浮在海面层。

方信也就听着介绍,原来这处海域,处于沿海大陆架范围,风雨日少,光照充足,海面空气层相对稳定,这自然大大有利于海麦的繁殖和生长。

海麦是新时代重要标志之一,这意味着传统农业从陆地转向海洋。

粗粗听了几句,才知道海麦有着藻类的基因,生长的最适水温在25左右,光照度也有要求,对海水透明度的要求自然比较高,产出的所谓海麦,蛋白质的含量居谷类粮食之首,所含氨基酸种类全,而且比较平衡,脂肪含量也很高。

海麦的生长周期在3个月左右,产量相当高,这使海麦一旦诞生,成为了粮食类的主要来源,而陆地上的农田才可转化成大量森林果林,这大大改善了陆地生态的情况——毕竟人生活在陆地上,何必让陆地农业和人类争夺空间?

海麦下些水层,又可养殖着各种各样的水生动物,这是一种立体形的海洋农业体系,为人类提供着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食物来源。

在自动化的海渠中,看到周围透明如水晶一样的海景,成群的鱼类在海中嬉戏,而深不过五十米的近海水底礁石在走廊道上的光照下清晰可见,不时可见礁石上,那呼吸着的珠蚌,以及不时跳着的虾类,对别人来说,这是最普通不过的场景,可方信就算在这里生活了数年,还是禁不住为这个世界所感动,这就是新技术的力量了。

海麦可亩产千斤,一年二熟,当然,亩产千斤的需要,使人工培养的海麦几乎无法自然生存,必须在人类海洋生态架上攀爬以承担沉重的压力——哪怕有着海水的浮力。

海洋生态架实是一种特殊的建筑,细而坚韧,能自动漂浮在水面,而达到一定年限,又可自动被自然分解——类似于可自然分解的塑料。

理论上说,在任何海面都可漂浮以提供给海麦生长的空间,但是在种植的实践上,由水浪、阳光、收割等等因素,因此多半在沿海十五公里内是天然的牧麦区。

海麦的藤属藻类,一旦生长期结束会自动腐朽脱落,并且极易被自然分解,成为了下面鱼类丰富的食物来源,这也是牧鱼区三分之一的食物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