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翠丝 真实身份(第5/6页)

签名人阿曼达·玛丽·里特视频中叫阿曼达·玛丽·里特的女子,即那个改名为伊迪斯·普勒尔的女子,她是我的祖辈。

我抬头看了一眼迦勒,他双眸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两只眼睛间仿若装着通了电的电线。

她是我们的祖辈。

我抽出一把椅子坐下:“她是老爸这边的?”

他点点头,坐在我的对面:“嗯,差不多隔了七辈吧。她算是某位阿姨,‘普勒尔’这个姓氏是她兄弟传下来的。”

“那这是……”

“这是同意书,”他道,“就是参加实验的同意书。这边尾注写着,这是第一版草拟稿件,她是实验的最初设计者之一,也是基因局工作人员。初期实验者很少有基因局成员,大多数的人都不是政府人员。”

我又把同意书的内容细细读了一遍,想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记得当时看完那段视频,我就推断她会成为我们城市的居民,会融入派别制度,会自愿放弃原有的生活。可那时我还不知道城市围栏外面的世界,现在才知道,它其实并没有伊迪斯口中那么可怕。

视频中她的话是对真相极其高明的篡改,这样就能让我们留在城市里,为了基因局的事业她故意把城市之外的世界说得水深火热,等待着分歧者前去救援。她说的也不完全是谎言,基因局确实相信,修正的基因能解决特定的问题,相信我们分散在普通人群中,将修正的基因遗传下去,世界就会变得更美好,只不过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像伊迪斯暗示的那样,让我们组成一支分歧者军队,冲出城市围栏,为正义而战、挽救众生。真不知她是真相信自己说的每句话,还是只是迫于无奈才这样说。

第二页上印着她的肖像,她的唇抿成一条线,棕色的头发丝丝缕缕地散在脸颊上。她定是目睹了可怕的事情,才愿意抹掉所有记忆,让整个人生都重来一遍。

“你知道她为什么要加入实验吗?”我问。

迦勒摇摇头:“文档对这方面的记载有些模糊,不过还是有暗示的。这些人参加实验的动力大概是让家人脱离极度的贫困,政府会给参与者的家人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津贴,连续发放十年。只不过伊迪斯是政府工作人员,肯定不缺钱,她的目的显然不是这个。依我看,她应该经历过创伤,她急于忘掉这痛楚。”

我看着她的肖像皱着眉头,心里很是不解。到底是怎样的贫困,竟能让一个人为了每月的津贴自愿忘掉自我、忘掉亲戚朋友?我可以说是吃着无私派的面包和蔬菜长大的,物资只够生存所需,我却从未绝望到这种地步。如此说来,他们的日子大概过得太艰苦了,比我在城市中所见的所有人都要糟糕。

我也无法想象伊迪斯为何如此绝望。或许,只是因为没人值得她想念吧。

“我对这份文件中决定后代命运的条款的合法性很感兴趣。”迦勒道,“这可能与父母为十八岁以下孩子做决定这一原则同理,可想来还是有些奇怪。”

“我们自己的决定其实就已经影响到了后代的人生走向。”我模棱两可地说,“要是爸妈没有选择无私派,我们又会选择哪个派别?”我耸耸肩,“谁知道呢?或许我们不会感到那么压抑,或许我们会是完全不同的人。”

这个念头像一个躯体湿滑的生物一般,爬进我的意识。也许我们会成为更好的人;也许我们会成为不会背叛自己亲妹妹的人。

我凝神盯着身前的桌子。在过去的这几分钟里,我们仿佛又回到只是兄妹的日子。只是人不能脱离现实、忘记愤恨太久,我还是得面对真相。我抬起头,直视着他的双眸,想起我被关在博学派总部的牢房时,也是这样看着他。我想起自己太疲倦,不想再和他吵,不想再听他解释,疲倦到不再在乎兄长的背叛。

我淡淡地说:“伊迪斯最后选择了博学派吧?可她却起了个无私派的名字?”

“没错!”他似乎没注意到我的语气,“其实呢,我们的祖辈大多是博学派的,出了几个无私者,一两个诚实者,总体来说,大部分人都一直在博学派。”

我感觉好冷,觉得自己快要颤抖起来,然后就要崩溃。

“看来你是想拿这个为你那扭曲的心灵做挡箭牌,”我声调平缓地说,“你想说你选择博学派,忠诚于博学派,都是出于这个缘由!要是你一开始就是他们中的一员,那所谓的‘派别远重于血缘’也就可以接受了,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