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发表部分)京津保卫战(第5/12页)



  (选自《最短的一天》,金同著,军事出版社,超新星纪元8年版)

  跑,快跑!快快跑!!枪扔了,子弹带扔了,钢盔扔了,连鞋都掉了,只顾没命地跑!子弹在头顶啾啾叫,我真切地看到跑在前面的一个孩子背上出现了一个黑黑的弹洞,然后他就摔倒在地丢在后面了。突然,前面的一群孩子停了下来,很快又向回跑,与我们这一群仍向前跑的孩子撞在一起。我拉住一个孩子问他怎么回事,看到他的一个耳朵被子弹或弹片齐齐地削掉了,流下来的血在迷彩服上湿了一大片,他喘息着挣脱我,继续向后跑去。

  我抬头一看,一排日本90式坦克正穿过公路向我们这里驶来。我也转身顺着人流跑,坦克的滑膛炮在后面响了起来,前面几声爆炸后,被炸飞的孩子残肢在四周噼里啪啦地落下。我双腿一软坐到地上,然后躺下,实在跑不动了,随它怎么样吧。我喘息着,肺像要炸了,日军坦克从我的两侧隆隆地驶过,覆带溅起的泥土落了我一脸,我只是漠然地看着飘着黑烟的天空,随它怎么样吧......

  (选自《士兵日记》,刘晓东著,青年出版社,超新星纪元七年版)

  到处都在溃退,到处都是恐惧和死亡,失败的阴影笼罩着一切。预想中可坚守一至两个月的渤海防御体系,在一周之内就全线崩溃。每个人都在自问: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孩子统帅部对攻方联盟的进攻目标做出了卓越判断,后来知道,这个判断甚至差点结束战争,但攻方联盟还是发动了全面进攻。渤海战役开始后,孩子统帅部失去了原有的冷静,接连做出了一系列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在进攻开始时,攻方联盟用驱逐舰组成的舰队靠近渤海海峡,引诱和消耗中国的岸基导弹。应该说,这种作战行动在大人时代会被认为是疯子的举动,它的危险极大,很可能带来重大损失。但孩子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超新星战争初期,双方的空中力量都很少出动,主要是由于飞行员的技术不熟,以及空中指挥、地空协调和目标侦测等复杂的技术问题孩子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这样,中国的岸基防御体系中的主要武器就是岸基导弹,其中起主要作用是被称为中国飞鱼的C800系列地对舰导弹,其威力只一枚就可能击沉一艘航母;

  还有一直蒙着神秘面纱的中国巡航导弹,但由于引导巡航导弹的技术十分复杂,孩子们一时难以掌握,所以其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攻方联盟的统帅部清楚: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工厂能继续生产导弹这样复杂的武器,导弹打一枚就少一枚。所以攻方采取了这种极为冒险的战术,并准备付出相应的代价。

  攻方联盟出动的引诱舰队有70艘驱逐舰和11艘护卫舰,应该说规模是很大的,一下把中国孩子给唬住了,统帅部的大多数人都倾向于认为这就是敌人对渤海发起的总攻击。但保持清醒头脑孩子也是有的,海军的几位将领就注意到了敌舰队中没有巡洋舰和战列舰,航母也没有进入作战位置,但他们的提醒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统帅部命令岸上火力以最大威力打击海上目标。引诱舰队受到重创,有三分之一的舰艇被击沉,但这损失低于攻方统帅部的预计。由于舰队启动了宙斯盾海上防御系统,也由于中国孩子对导弹发射和引导的复杂技术不熟练,从岸上发射的对舰导弹有三分之二都被拦截或干扰偏离目标。这次佯攻消耗了中国岸基导弹总数量的三分之二,并使攻方海军熟悉了中国岸基导弹发射和攻击的一些规律,为真正的总攻击铺平了道路。

  现在,唯一能对攻方联盟的进攻进行阻滞的就是渤海海峡的雷区了。按常规,在那一百万颗水雷构成的雷区中开出一条航道,怎么也得十天半个月的时间。但直到进攻发起前,攻方联盟从来没有在海峡认真地扫过雷,只是用轰炸机向海中投掷带水压引信的炸弹,想炸出一条航道,后来发现效果不好就放弃了。

  就在中国孩子认为敌人的进攻肯定要因雷区而推迟时,攻方联盟对渤海的总攻击开始了。当中国统帅部的孩子们看到侦察机拍摄的照片时,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晴:敌人攻击的前锋竟是上千艘渔船!这些小吨位的渔船像一群蝗虫一样通过海峡,引爆了大量的水雷;接下来的第二波是四百多艘吨位较大的民用船只,这些船只中最大的有上万吨的油轮和集装箱货轮,这是为了引爆那些能够识别目标大小的高级水雷。用这种方法,攻方联盟很快在海峡开出了一条航道。但与陆上的雷区不同,水雷除了固定的锚雷外,大多都有很大的流动性,所以开出的航道一段时间后又变得危险了,在整个战争过程中,攻方联盟多次故技重演,用这种疯狂的方式维持着航道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