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第7/11页)

英格曼:(画外音) 我以为你已经带书娟离开南京了。

孟繁明:(画外音) 是的,我本来是准备带我老母亲和女儿一块去汉口的。

英格曼:(画外音) 所以我刚才看到你很惊讶。

书娟悄悄地抬起身,把那个小皮箱拎起,放在椅子上,再躺下去。

孟繁明:(画外音) 码头上太乱,书娟跟我们走失了。

书娟脸上出现一个鄙夷的冷笑。

英格曼:这可不是个走失孩子的时候啊!

孟繁华:我还以为她会回到这里来。所以……

英格曼:她要回到这里就好了,就会跟她的同学们一块过江了!她的同学们准备在江北躲避几天,等南京恢复了治安再回来。

孟繁明:假如书娟回到这里,千万别让她去任何地方,就在这里等我。告辞了。

英格曼:你现在要去哪里,孟先生?

孟繁明:去找女儿。

书娟脸上出现了些许的不忍,几乎想跳起来阻拦。但父亲已经走出了大厅。

圣·玛德伦教堂/大厅门外 清晨/外

英格曼追在孟繁明后面从大厅出来。

英格曼:等等,孟先生!(孟回过头) 我劝你暂时在这里等一阵,至少等外面的局势明了一点,或者平定一点……

孟繁明:不找到女儿,哪里平定了我也平定不了。

圣·玛德伦教堂/大厅 清晨/内

书娟躺在长椅上听着老神父和父亲的对话。

英格曼:(画外音) 可是,这无济于事啊!

孟繁明:(画外音) 神父,要是您也只有这么一个女儿,就会明白我现在的心情了。您保重,再见!

书娟揪心地听着父亲的脚步声远去。老神父的咳嗽声也远去。

书娟感到清晨的寒冷突然加剧,蜷缩起两腿,又抱紧双臂。她想起什么,撑起身体,打开小皮箱。箱盖弹起,她愣了,里面竟然是一架相机和十几个胶卷。

书娟的手慢慢将相机拿出来,取下镜头盖。

她耳边响起父亲耐心的声音——

年轻的孟繁明:(画外音) 先打开盖子,对准焦距。

相机的镜头焦距逐渐被调实……

年轻的孟繁明:(画外音) 手不能动,取景要完整……

逐渐对准的焦距里出现的是书娟的父母。年轻的父亲伸出手臂,挽住年轻的母亲的肩膀。母亲咯咯直笑。

书娟的母亲:(画外音) 我的娟娟多能干?七岁就做摄影师了!

镜头晃动一阵,镜头里出现了七岁的书娟,被父母一边一个搂抱着。

年轻的孟繁明:(画外音) 大家看镜头!……

相机自拍时发出的吱吱响动……终于,咔嗒一声。

画面刹那定格,这就是玉墨在孟繁明办公桌上看到的那张合影。

躺在长椅上的书娟,按下了快门,一滴眼泪从她的脸颊上滚落下来。她的镜头的对面,是一尊倒塌的石膏像。

她的镜头继续慢慢移动,逐次出现在她取景框里的是教堂被炸塌的前部,变形的回廊栏杆,坍塌的天花板下那根歪斜的柱子……

南京某小码头 清晨/外

法比看见白雾缭绕的江面上驶来一艘汽船,激动地跳起来,然后向背后的仓库跑去。

南京江边仓库 清晨/内

法比冲入仓库。

法比:快醒醒!汽船回来了!

靠墙而坐的女孩子们顿时从睡梦中清醒。

法比:我说它一定会回来嘛!

南京某小码头 清晨/外

法比不得法地拿着那支冲锋枪,带领着女孩们向码头跑来。

雾气里,汽船已经快要靠近码头了。

法比突然站住了:一片浓雾漂浮过去,汽船上的一面鲜红的膏药旗飘了出来。

法比:蹲下!

女孩们懵懂地一一蹲下来,瞪大眼睛朝江边看去,原先等在江滩上的老百姓掉转头便往她们这边跑来。

法比站起身,对身后的女孩们:快跑!……

现在汽船上的日本士兵已经能看得很清楚。一个士兵对着正在逃离江边的中国老百姓举起步枪。

法比拉着苏菲跑来,枪声在他们身后响起。开始是步枪,渐渐地,机关枪也加入了……

南京近郊/山坡上 清晨/外

浦生看着那张日本士兵抱着中国儿童的传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