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元首自杀(第5/6页)
苏军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的步兵手持PPS-43型7.62毫米冲锋枪与德军展开巷战与此同时,柏林城内的苏军仍然利用重型火炮对国会大厦进行攻击。所有的军官都希望自己的士兵能够第一个冲进国会大厦,将第3突击集团军的红旗插在国会大厦上,因为这将使自己永载苏联的史册。
为了给斯大林一份大礼,涅乌斯特罗耶夫营成立了一个红旗方队,所有的成员都经过政治部精挑细选,由共青团员组成。其中,车臣、蒙古、鞑靼族人都被排除在外,因为“民族英雄”的称号绝对不能授予那些流亡民族的人。
师长沙季洛夫将军盲目的乐观主义情绪造成了方面军指挥部的错觉,他们以为国会大厦已经被占领,早早地将这一消息报告给了莫斯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红旗插上楼顶。
下午6点,第150步兵师的3个团在坦克的掩护下,对国会大厦发起了猛烈攻击。可是步兵们发现,大厦所有的门窗都用砖头堵死了,他们只好借助重型火炮炸开了一个缺口,终于冲进了大厅。这时,德军从楼上的阳台往下投掷反坦克手雷。苏军伤亡惨重,但是他们将冲锋枪和手榴弹配合使用,从栏杆后面开火,沿着楼梯慢慢向上前进。德军的守军由党卫军海军士兵和希特勒青年团组成,他们有的撤进了地下室,有的沿走廊向后撤退。反坦克手雷让许多房间着了火,到处充满了浓烟。
但是,这终究是一场实力悬殊的战斗。晚上10点50分,苏军成功地冲进了国会大厦,红旗最终飘扬在国会大厦的顶楼上。当然,这种说法要谨慎对待,因为苏联一直宣传国会大厦是在5月1日被占领的。不管准确的时间到底是何时,后来苏联官方都承认,这场激烈的战斗持续了整晚。当苏军向楼上冲锋时,地下室的德军就从后面拖住他们。那天晚上,柏林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烟尘,几乎让人无法呼吸,不时传来建筑物倒塌的声音。探照灯四处晃着,在夜空中寻找可能漏网的德军飞机。
战争即将结束,雷菲奥尔上校在布德勒区接到了帝国总理府打来的电话。他负责向苏军在柏林的指挥部转达克莱勃斯将军请求谈判的意愿,安排一个时间和地点双方坐下来心平气和地谈判。接着,苏军第8近卫集团军作战区域内,双方开始停火。
5月1日,崔可夫将军发给克莱勃斯将军一张通行证,这样他可以畅通无阻地来到苏军指挥部。该指挥部设在了舒伦堡的一个房间内。崔可夫一直在与作家维什涅夫斯基、作曲家布兰特和诗人多尔马托夫斯基进行庆祝,这3个人来到柏林的任务是创作庆祝胜利的颂歌。
晚上10点,克莱勃斯来到前线,同他一起来的还有杜温上校和翻译尼兰蒂斯。尽管克莱勃斯本人主张对苏军继续抵抗,但是最近,他每天都在偷偷学习俄语。第2天4点,克莱勃斯被带到了崔可夫的指挥所。由于布兰特没有穿军装,所以他不在场,而穿着随军战地记者服装的多尔马托夫斯基和维什涅夫斯基假扮成了参谋军官。
克莱勃斯开门见山地说道:“有一个绝密的消息告诉大家,你们将是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外国人,希特勒于4月30日自杀了。”崔可夫听到后直接撒了个谎,用来迷惑他的谈判对手:“我们早就知道了。”随后,克莱勃斯宣读了希特勒的政治遗嘱,还有戈培尔的一份声明。声明中要求“为早已被战争重创的国家寻求一个满意的出路”。坐在旁边的维什涅夫斯基记录下整个谈话过程。
崔可夫最后给朱可夫打了个电话,汇报了这里的情况。朱可夫立刻派了罗科索夫斯基来到崔可夫的指挥所,他可不希望最后是由崔可夫接受了德军的投降。朱可夫随后给斯大林打了电话,接电话的是警卫队长弗拉西克将军,他说:“抱歉,斯大林同志已上床休息了。”
停在第三帝国国会大厦附近的苏军T-34∕85中型坦克
苏军将胜利的红旗插上第三帝国国会大厦,但实际上这张照片是后来“摆拍”的,真正第一个将红旗插上去的是苏军第3突击集团军第150步兵师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