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轰炸泽洛高地(第5/5页)
与此同时,苏军的第8近卫集团军也受到重创,然而失误不能归咎于崔可夫,问题是出在朱可夫身上。德军的第一道防线被强大的苏军炮兵摧毁,苏军步兵得以顺利通过。但是德军第二道防线完好无损,即使后来苏军航空兵对其进行轰炸也没有将其彻底摧毁。而且,苏军轰炸机还造成了大量己方士兵的伤亡。这是因为苏军没有很好地利用信号弹引导空军进行支援。苏军有白色和黄色两种信号弹,然而在战场上,黄色信号弹往往不够明显,出现误伤的情况也就非常正常了。同时,由于猛烈的炮击和轰炸使前线变得坑坑洼洼,导致炮兵牵引车跟不上突击部队的脚步,因此炮兵也没有及时到位。更可怕的是,苏军的医疗条件非常恶劣,整个苏军前线居然只有4个手术台,有的伤员躺在阵地上十几个小时也没人处理。
在奥得河畔的法兰克福南部,苏军第33集团军被德国党卫军第5山地军困住了。显然这里的伤员也无法得到更好的救治,最后苏联军官用枪威胁德军战俘,让他们将伤员转移并带回弹药。苏军政治部对前线的这种状况非常吃惊,当时的苏军军官被痛斥。实际上,苏军并不是很关心自己的伤员,因为战斗开始就意味着“自伤”情况的发生。
朱可夫对泽洛高地的进攻并不是非常成功,作战计划和指挥都不完善。然而苏军士兵的坚韧、不怕牺牲的精神化解了这一切。而德军方面,海因里希和巴塞将军不比朱可夫好过多少。德军最为正确的决定,就是在苏军炮火到来之前,将主力部队撤到了第二道防线,避免了重大损失。最初,战斗的局势让很多高级将领仍然相信希特勒的判断。但是,当苏军突破了德国党卫军第11装甲集团军的阵地,并且切断了德军第101军和第56军的联系时,戈培尔幻想的“铜墙铁壁”就已经开始瓦解了。
1945年4月,苏军的ZiS-3型76.2毫米反坦克炮正准备向德军据守的泽洛高地开火。科涅夫快速推进
就在朱可夫步履维艰的同时,科涅夫元帅的部队却正在快速挺进。他的前沿指挥部设在了波兰的布雷斯劳,正在对西里西亚地区的首府进行着艰苦的包围战。紧张的战斗局势让科涅夫来到了普霍夫的第13集团军观察哨。由于观察哨在敌军有效射程内,他们只能通过潜望镜观察。克拉索夫斯基率领的第2航空集团军飞过了尼斯河,并投掷了大量的烟雾弹,导致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失去了进攻方向。苏军的先头部队立刻开始猛攻,第一批成功登陆尼斯河的士兵插起了小红旗,以鼓励其他的兄弟部队。当他们到达浅滩,那些有经验的老兵将武器举过头顶涉水而行,工兵们跳入水中开始搭建浮桥。第一批步兵营成功登岸之后,苏军的SU-85自行反坦克炮也上了岸。
1945年4月,波兰第13突击炮团装备的苏制SU-85自行反坦克炮正在前进。苏军的轰炸和快速登陆,让把守前线的德军士兵无法抵抗,他们很多人开始四处逃跑,一些无路可逃的德军士兵趁着混乱向苏军投降。苏军很快在桥上架设了缆索,这样他们的T-34坦克就可以渡河增援步兵。紧接着根据命令,苏军第3、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要抢渡施普雷河。不久后,1座60吨重的桥梁架设完毕,列柳申科率领的第4近卫坦克集团军开始渡河。苏军全速前进的先头坦克部队与德军第4坦克装甲集团军的第21装甲师发生战斗。南部的第52集团军和波兰第2集团军也成功渡过尼斯河,他们的任务是前往德思沃顿。
科涅夫率领的部队在第1天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战果,他的先头部队离施普雷河已经不远了。唯一的不足之处是苏军的通病,那就是伤员依然没有及时送往后方治疗。在深夜,科涅夫通过无线电向斯大林报告,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进攻非常顺利,计划非常成功。斯大林在电话里称赞科涅夫,并提到了并不顺利的朱可夫。斯大林又向他下达了新的指示,让他向吕本发起进攻。吕本就是科涅夫和朱可夫的进攻分界线,这样一来,乌克兰第1方面军就可以从南部攻入柏林。
斯大林下达这项指令的意图是让科涅夫封闭从采伦多夫通往柏林的道路,采伦多夫是美军进攻柏林的必经之路。3个小时前,在苏军召开的会议上,安东诺夫将军根据斯大林的指示,向美国人给出了解释。美国人很关心苏军对柏林发动的全面进攻。然而,安东诺夫还是放了“烟雾弹”,他说道:“苏军的行动是对柏林中部地区进行的侦察,为的是了解德军在柏林城的防御情况,而并不是像英国和美国所想的那样。苏军对柏林没有什么企图,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