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总攻前夕(第5/6页)

柯尼斯堡进攻战役示意图

4月7日,伊诺泽姆采夫在他的日记中写道:“空袭十分有效,我们使用了燃烧弹。就算建筑物中只有1个德国人,他也会被大火赶出来。我们没有进行任何巷战,柯尼斯堡之战将会成为攻占大型城市的经典战例。”

第2天,他的战友萨万诺夫在战斗中身亡,整个炮兵团为他鸣炮表示哀悼。整个城市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无数的士兵和平民被埋在了废墟中,空气中到处弥漫着恶臭——这是由上万具尸体在瓦砾堆下腐烂而造成的。拉施知道他们此时已经没有任何获胜的希望了,无数的伤员挤满了城市中每一个能用的地下掩体。第43集团军和第11近卫集团军攻占了这座城市,此时萨姆兰半岛和柯尼斯堡之间的道路已经被切断,德军仍在试图突围,但是由于组织混乱,这次反攻最终还是失败了。猛烈的炮火截断了许多出城的道路,当地的纳粹集团领导人要求所有平民集合起来准备突围。可是当他们准备集结的时候,被苏军的炮兵观察员发现了,他们最终也没能逃脱苏军炮火带来的灭顶之灾。

现在只有火箭弹爆炸时的火光还依稀可见,城市已经完全被浓烟笼罩。那些活着的平民把白床单挂到窗口以示投降,有的甚至还试图夺下德军士兵手中的武器。现在的拉施明白,这座城市已经到了尽头,援军的到来早已成为一种奢望,他不想让那些难民和市民再遭受更多的痛苦了。现在只有党卫军还想着继续作战,但是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

4月10日上午,拉施和其他德军军官来到了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司令部,决定投降,幸存的3万名德军士兵也随之放下了武器。一瞬间,他们的手表和其他物品立刻被苏军士兵洗劫一空。

在这座弥漫着浓烟的东普鲁士首都,俾斯麦铜像的头颅被炸掉了半边。它用那仅存的一只眼睛注视着指挥交通的苏军女兵,注视着四处穿行的苏军车辆,注视着那一群群苏军巡逻士兵。也许它在问:“俄国人为什么会在这里,到底是谁允许他们进来的。”

苏军对柏林的总攻可能会在任何时候开始。4月6日,德国驻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司令部的战争日志上记录着:“第9集团军的前线上,苏军的活动十分频繁,坦克发动机和履带的声音不时从屈斯特林西南的登陆场区和基尼茨的西北部传来。”所有这些征兆都可以断定,苏军对柏林的进攻将在2天内开始。然而5天过去了,他们仍是等待。

1945年4月,柏林地区,波兰第1装甲军第25自行火炮团的JSU-152型重型自行火炮跨过尼斯河。

4月11日,克莱勃斯将军在措森致电海因里希说:“元首认为4月12日或13日,苏军将对维斯瓦河集团军群展开进攻。”第2天,希特勒让克莱勃斯打电话,再次通知海因里希:“元首的直觉告诉他苏军的进攻将在4月13日或14日开始。”

最可笑的是,希特勒在1年前就曾试图预测诺曼底登陆的日期,但是他失败了。现在他又想用自己的预测给他的崇拜者们一个惊喜,这似乎已经成了他能够证明自己仍然控制着局势发展的最后几种手段之一。

4月12日晚上,柏林交响乐团进行了最后一次演出。组织这次演出的是施佩尔,他邀请了海军上将邓尼茨和希特勒的副官贝洛上校。虽然现在的柏林电力早已中断,但大厅里仍然被蜡烛照得十分明亮。“音乐能把我们带到另一个世界”,贝洛说。

现场演奏的曲目包括贝多芬的小提琴协奏曲、布鲁克纳的第八交响曲和瓦格纳的《诸神的黄昏》中的最后一幕。这段脱离现实的短暂时光并没有持续多久,尽管瓦格纳的乐曲没有将听众们拉回到现实当中。但是演出结束之后,纳粹党人员就组织了一批希特勒青年团士兵站在剧院门口,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提着一个装满了氰化物小罐的篮子,并将这些罐子分发给了每一个出来的听众。

一直到了4月14日,苏军的进攻仍然没有开始。希特勒在这一天向维斯瓦河集团军群下达了一道命令:“任何玩忽职守的人都将被作为人民的叛徒对待。”

可是命令后面的部分严重歪曲了历史,因为他以土耳其人在维也纳被击败作为参考。“而现在的布尔什维克人一定会和当初的亚洲人遭受的命运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