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莫斯科战役:经受住了考验(第5/5页)

由于这样的指挥方式,作为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在莫斯科的时间并不多,实际负责总参事务的经常是副总参谋长安东诺夫,所以他曾多次向斯大林提出自己不当总参谋长,让安东诺夫“转正”。在回忆录《毕生的事业》里,华西列夫斯基便说:

大本营的工作作风逐步在改进,大约从1942年9月起,斯大林明显改变了对总参谋部的态度,开始真正依靠它了。

为适应战争需要,还有另外一些重要改革。1942年6月12日,亚历山大·谢尔巴科夫(1901-1945)取代梅赫利斯担任红军总政治部主任。斯大林又在多个场合提出调整红军政治工作体系的问题,并于1942年10月9日由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发布关于在红军中取消军事委员、建立完全一长制的命令。从1919年起红军中就设有专门政治工作人员,称“политрук”,那是个由“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руководитель”缩合而成的新词,意即“政治指导员”。后来改称“军事委员”(военный комиссар,一般只称комиссар),实际上还是做政治工作。卫国战争开始后这种二元首长制暴露出许多弊端,军事委员通常由不懂军事的党务工作者担任,对军事指挥员常常起掣肘作用。他们在战争中的实际表现也差强人意,卫国战争期间获授“苏联英雄”的11,603人里只有211人是各级政治工作人员。

军事委员对军队有较大影响,甚至形同“监军”,原因之一是红军军事指挥员,包括高级指挥员并不都是布尔什维克党员。前面说到沙波什尼科夫虽然于1917年就支持布尔什维克革命,1918年就加入红军,但到1930年才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华西列夫斯基1919年就加入红军,1931年8月才被批准为预备党员。又受1933—1936年清党运动的影响,1938年3月才成为正式党员。另一位苏军高级将领列昂尼德·戈沃诺夫(1897—1955),更迟至1942年7月才申请入党,并由联共(布)中央批准,没有预备期直接成为正式党员。那时他是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炮兵中将,后来晋升上将(1943年1月15日)、大将(1943年11月17日)和苏联元帅(1944年6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