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我回来了!”(第53/61页)
美军又处在瓜岛亨德森机场那种困苦不堪的境地。这些袭击,有意无意地指向了一个显著的目标——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现在,山下奉文终于醒悟过来,那些照片和无线电广播全是真实可信的,麦克阿瑟就在塔克洛班。没有其他的人或者目标比他的价值更高了。
卡特莱奇先生告诉他的读者:“普莱斯旅馆被炮火打得千疮百孔,从里到外都是密密麻麻的机枪弹洞。我的房间墙上有一个弹洞张着阴森的大口,它是一周前的一颗20毫米机关炮的弹丸留下的。”
麦克阿瑟就在这片炮火连天的地方走来走去。丝毫不加防范,也实在是无法防范。两名美军通讯兵就在他身边被流弹击毙,在他隔壁的房间里,十二名菲律宾官员被一枚炮弹一齐杀死。敌人的射击目标如此集中,打得如此之近,一些人怀疑日军是直接冲着“将军”来的。一次袭击过后,一位参谋冲到麦克阿瑟的房间里,指着他墙壁上的弹洞问他:
“他们是对着您打的吗?”
麦克阿瑟平静地说:“这次没打中。”
那个弹孔的位置离他只有几英寸远。
麦克阿瑟的私人医生埃凯尔伯格也看到一枚12.7毫米机枪弹从“将军”头旁一英尺的地方打穿墙壁。光十一月二十六日一天,普莱斯旅馆就遭到了三次空袭,敌机飞得几乎能擦着人的头发梢。然而,就在这震耳欲聋的恐怖啸声中,麦克阿瑟依旧大声发布命令。
关于麦克阿瑟的勇敢问题在美军中议论颇多。从那首“战壕中的道路”小曲直到民主党人和海军派的报纸。说句公道话,凡是古今著名的统帅们,没有一个是畏惧死亡的。你可以说麦克阿瑟有一万个缺点毛病,他是一个畸形的变态的人,可是他到底并不缺乏勇敢。在一次猛烈的空袭中,由于日军的飞机压得过低,以至于美军防空炮连的炮火几乎平扫。不知哪位二憨子炮手把一枚40毫米爆破弹射入麦克阿瑟的卧室里,炮弹穿过墙壁,落到地毯上,幸而没有爆炸。否则,整间卧室全会被炸飞。第二天早餐,麦克阿瑟把那枚臭弹放到防空部队司令官的桌面上,他对惊慌失措的军官温和地说:“比尔,让你的炮手们把瞄准点再稍微往高抬一点儿。”
在另一次日机的超低空突然袭击中,“将军”甚至不愿中断他的刮脸。而他居然又幸运地死里逃生。
埃凯尔伯格医生问麦克阿瑟上将,为什么要这样毫无价值地不必要地冒险?
“将军”说,在科雷吉多尔岛上,奎松总统就问过他。他当时回答:“如果我这么做,校官也会这么做,如果校宫这么做,那么尉官也一定要这么做,全军都会这么做。”
埃凯尔伯格医生认为他答非所问,因为麦克阿瑟这种故意卖弄勇敢的举动是一种古代或中世纪统帅的形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种现代战争中毫不足取。他只能表演给他身边的少数几个人看,而辽阔战线上的陆海空军部队对此一无所知,一点儿也起不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万一有失,反而会成为敌人大事宣传的一个胜利,美军的一个损失:就象击落山本五十六给日本带来难以估量的坏影响那样。(埃凯尔伯格医生对此百思不解。战后,他将麦克阿瑟的举动就教于著名的精神病学教授罗伯特·贝克。在耶尔医学院执教的贝克医生细心听完麦克阿瑟的传奇勇敢故事以后,只用了一句话来解释:“Suicidal——自取灭亡。”)令人吃惊的是:麦克阿瑟象历史上那些著名的军事人物们一样,总是与死神无缘。
山下奉文大将是不是还不够清醒和机智,他的部下用几百架自杀飞机去撞击军舰,难道就不该让一名飞行员对准普莱斯旅馆二楼的那个灯光常亮的房间来一下子。用一名日本人的生命去换取那位狂妄的大人物的生命。难道不就是这个老人,在几乎所有的人都主张绕过菲律宾时,而他却顽固地坚持要在马尼拉来一次亚历山大、恺撒、奥古斯都、蒙古可汗们、奥斯曼巴沙们、马尔巴罗、菲特列大帝和拿破仑一世式的凯旋吗!
麦克阿瑟非常明白自己的处境。他随时可能死掉,他的时间是向死神“借来的”。他平静的外表下,头脑在高速地运转,把他的全部经验、才华和灵感调动起来,在整个菲律宾群岛的棋盘上,同山下奉文来一场世界级的大赛。雨声打在普莱斯旅馆破碎的玻璃窗上,麦克阿瑟的心情同天空一样阴郁。莱特的血战尚且是无底洞,吕宋岛尚在几百海里之外,菲律宾有七千个大小岛屿,他费了那么大气力,连面积只占第八位的莱特岛也没拿下来,似乎到手的梦幻又变得那么遥远。他知道自己的使命,一九四四年感恩节他接到了第五颗将星,他宣布:“以后一千年的世界历史必将写在太平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