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我回来了!”(第34/61页)

在他忙于同情敌们竞争的同时,伤也渐渐好起来,绝大多数弹片经过二次手术都取出来了。他的恶劣心情也开始好转,血腥的帛琉渐渐淡忘,此时,师长鲁普尔塔斯将军给他转来一封信。他一看信封,就认出是麦克阿瑟将军寄来的,“将军”印过一种特殊的信封,背面印刷着:

发扬巴丹和科雷吉多尔精神!

信是由打字机打的,结尾有麦克阿瑟亲笔签名,内容如下:

致陆战一师第五团

亲爱的奥勃莱恩·贝克上校:

我军已在莱特岛登陆并占稳该岛。下一步将执行我的“步兵Ⅲ”作战计划,在吕宋岛仁牙因湾、苏比克湾和巴坦加斯登陆,把美国国旗和菲律宾国旗重新在马尼拉广场上升起。该战役将由陆军第六和第八集团军执行,并先行攻占民都洛岛。鉴于陆战一师和我长期密切的合作,您的指挥艺术和战争精神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特此邀请您随军观察,此行还将有大批随军记者和英军高级观察人员。我相信会是一次有趣的旅行。

如蒙光临,不胜荣幸。

您忠实的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

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十五日 于菲律宾塔克洛班

“道格还没忘记我呀!”奥勃莱恩非常高兴,欣然从命。他向鲁普尔塔斯少将请示之后,搭一架顺路飞机飞到马努斯岛。接着从马努斯直飞莱特,正好赶上了民都洛航渡作战。

他乘的那条船正巧又是LST-472号坦克登陆舰。

奥勃莱恩发现,这艘涂着丑陋迷彩的船已经换了船长,一个叫亚历克斯的高喉咙大嗓门儿的老水手,在船上忙前忙后。亚历克斯先生的面部特征让人过目难忘,他一张嘴就露出黄色的大龅牙。

亚历克斯先生很能干,整条船的装载和平衡都堪称规范:两栖车排在甲板两侧,往内是谢尔曼坦克和吉普车,车中灌足了汽油,带着一个基数弹药。这种战斗装载可以保证车辆和人员能快速抢滩。底舱装载着口粮、淡水桶和其他补给品,都是按战斗登陆的轻重缓急安排的,一经御载,就能派上用场。

在前甲板的一条很窄的走廊上,奥勃莱恩和亚历克斯先生打了一个照面。亚历克斯愣了一下,仿佛在追忆久远的往事。他直率地拍了拍上校的肩膀:

“哈罗,先生,我在哪儿见过您?”

“可能,我搭过很多条船,这条船也是第二次搭啦。”

亚历克斯先生足足想了有半分钟,他拍拍脑袋:“晤,我记性真不好。对不起,打扰了,上校。和这船没关系,我也是刚上这条船,我原先是‘亚伦·勃拉特’号的船长。”他让出路来,一边走一边唧唧咕咕不知说了些什么。

LST-472号编在一支庞大的船队中,下午从杜拉古锚地出发,南航苏里高海峡。船上拥挤不堪。到处是粗鲁的士兵、吆喝着的军官、黑人司机和印第安人通讯员。热带海洋气温高,到处是柴油味、发馊的啤酒味和男人身上的汗臭,这是登陆前夕特有的气味,它使奥勃莱恩感到兴奋。

驶出苏里高海峡南口,舰队进入夜航灯火管制,灯光熄灭,所有的舱口和舷窗都蒙上黑布。奥勃莱恩依着一辆被钢丝固定的吉普车,看着海峡西岸黑糊糊的莽林。星星偶然从云缝中露一下。四周的宿务岛、尼格罗斯岛、班乃岛和维塞亚群岛上都有日军的重兵,机场如麻,在苏碌海中航行二百九十海里,真同惊险小说中描写的那样紧张。最后在离马尼拉仅九十海里的民都洛岛登陆,险似赤脚走过刀锋,也只有麦克阿瑟才有这种大手笔。

一个人影悄悄地接近了他。自从瓜岛以后,奥勃莱恩的夜间感觉非常敏锐可靠,来人一定是亚历克斯船长。奥勃莱恩没有动。

“喂,老兄,查尔斯·惠特尼先生是您的什么人?”

奥勃莱恩动了一下,回过头:“您认识他?”

“如果我这该死的脑袋还管用的话,您是奥勃莱恩先生,查尔斯先生的大舅子。查尔斯·惠特尼中校乘我的船去过卡纳尔,又去过塔拉瓦,我看过他的全家合影和军校合影,他说起过您。那时您在一师,在格劳斯特角登陆,是吗?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