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智者”查理 13601380(第4/9页)

在英国人还没搞清楚状况的时候,法国人就占领了阿布维尔和蓬蒂厄伯爵领。战斗还在佩里戈尔、凯尔西和阿让奈打响,整个鲁埃格都落入法国人之手。到1369年底,英国人伤亡惨重。黑太子紧急召回约翰·钱多斯爵士,而钱多斯却于新年前夜在黑暗中的小型遭遇战中身亡。连他的对手都对他的死表示哀悼——查理五世说,如果钱多斯还活着,他就能实现长久的和平。

英国人再次使用了经过实践检验的旧战术。爱德华第三个儿子冈特的约翰——现在是兰开斯特公爵——率领一支“骑行劫掠”队于1369年仲夏、收获季到来前进入诺曼底。英国政府没钱支付军饷,只能许诺将战利品分给士兵,为此还特地指派了负责收集战利品的官员,因此这支军队更像一个大匪团。事实上,冈特的约翰军中很多人都是匪兵,还有一大群英格兰最穷凶极恶的罪犯,为获得赦免而上战场。第二年,罗伯特·诺利斯爵士被委任为一支更庞大的“骑行劫掠”队的首领——他曾夸口说,既不为英国国王、也不为法国国王而战,只是为了自己。军中许多英国贵族都极其厌恶诺利斯,不愿听命于这位“老土匪”,纷纷自行其是。诺利斯爵士大胆向“法兰西岛”进发,沿途破坏乡野,一直扫荡到巴黎城门下。查理在圣波尔宫中就能看到远处村庄燃烧冒出的黑烟,但坚持不让自己的军队出城应战。最终像1360年一样,英军悻悻地离开了。

总之,法国人就算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也不愿打一场阵地战。法国骑士统帅杜·盖克兰的战术就是突击、埋伏、夜袭和侵扰。他总是集中兵力对付孤立的城镇和堡垒,攻击粮草队和补给车,切断通讯,不时发动突袭以消磨敌军的士气。在包围战中,他会为敌军开出较好的条件,甚至送上钱财,促其早日投降,并且总是信守承诺。他的总战略就是鼓动阿基坦的法国人起义,为达到这一目的,劝诱、贿赂甚至威胁等手段都用上了。对于那些害怕英国人打击报复的人,杜·盖克兰指点他们躲在城墙内直到英国人离开,只攻击那些落单的士兵;他还保证给他们武力支援。

杜·盖克兰的战术在一个名叫利摩日的小镇却不那么有效。1370年,当地主教让·德·克罗率领全镇起义,反抗英国人。黑太子震怒不已,因为这位主教是他儿子的教父,本应是他亲密的朋友。他“以父亲的灵魂”发誓,要让利摩日居民付出高昂代价。整个10月,英军都在利摩日城墙下挖隧道。(中世纪的攻城隧道挖在墙基下,用木头支撑,整个隧道挖好后,一点燃木头,城墙就坍塌了。)守备军试图阻止挖掘却没有成功,而英军挖的隧道有一天突然摧毁了一大片城墙,碎石填平了护城河。守备军还没意识到防线已被突破,英军就如潮水般攻入城内。黑太子躺在担架上被抬进城里,命令士兵们不要给当地居民任何慈悲。“看到男人、女人和儿童跪在王子面前苦苦哀求,真是可怜。然而王子怒火中烧,完全不理会他们。”超过3000名平民惨遭屠杀。守备军的3名指挥官逃过了一劫,只是因为他们同冈特的约翰、其弟剑桥伯爵以及彭布罗克伯爵等3人进行了一对一搏斗,而这3人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冈特的约翰还救了主教一命。但利摩日的厄运并没能阻止其他城镇起来反抗英国人。

这场战役几乎是黑太子的最后一战,“因为他的疾病不断恶化”。此外,他的长子之死也对他造成了巨大打击。在医生的建议下,黑太子于1371年1月返回英格兰,让冈特的约翰留下来做统领。他在英国稍稍恢复了一些,于次年再次出航远征,却被恶劣的天气所阻。1372年10月,他最终辞掉了阿基坦的封邑,回到位于伯克姆斯特德的城堡养病。此后,他极少公开露面,更多的时候卧床不起。1376年4月,这朵“英格兰骑士之花”凋零了。他的塑像仍竖立在坎特伯雷大教堂——他穿着盔甲,正如他在普瓦提埃战役时一样。他留下了一段精彩的传奇故事。莎士比亚在《理查二世》中写道:

当年那个出类拔萃的青年在战争中虽比狮子还凶猛,在和平时期却比温驯的羔羊还要和善。

英格兰新一代王室骑士是冈特的约翰,他的头衔是卡斯蒂利亚国王和兰开斯特公爵。他可能是英格兰历史上最有权势的臣民。兰开斯特公爵领是一个独立的巴拉丁领地(palatinate)② ,英国国王的令状在其中没有效力。冈特的约翰还拥有数不清的富饶领地和财产,遍及全英格兰,上至壮美的萨伏伊宫殿,下至皮克区的大片牧场。他的年收入和扈从仅比其父爱德华三世少一点点。此外,作为“残忍的”佩德罗的女婿,他还是卡斯蒂利亚的正统国王。不过,尽管他充满活力、野心勃勃,却并没有他父亲和哥哥那样的才能,反而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他并不能阻挡住法国人的步步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