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第3/4页)

尼基阿斯演讲最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他忽略了哪些东西,因为他没有明确提及任何征服或吞并该岛的提议,却向远征计划的主要设计者发动了一场人身攻击。他说亚西比德是野心勃勃、高度危险的年轻人,为了自己的荣耀和利益竟置国家于危险之中。

他攻击的对象做出了回应。修昔底德借此机会生动地描绘了他的形象:“克雷尼亚斯之子亚西比德是最渴望远征的人……他渴望当上将军,希望占领西西里岛和迦太基。如果他成功的话,就能大大增加他的私人财富和威望。”(6.15.2)这样的欲望最终会产生致命的结果:“主要就是这一点,后来摧毁了雅典国家。因为广大群众对他无法无天的自我放纵感到担忧,对他参与的每一件事情的目的感到害怕;他们敌视他,因为他企图成为僭主。尽管在公共事务中,他尽其所能地履行军事职能,他的私生活却让所有人愤怒,于是他们将国家的领导权交给了其他人,没过多久就让国家垮台了。”(6.15.3-4)

亚西比德自豪地为自己奢靡的生活方式和导致了曼丁尼亚战役的政策辩护:“我将伯罗奔尼撒半岛最强大的几个国家联合起来,既没有给你们造成很大威胁,也没让你们花费多少。我让这些国家在一天之内拿自己的全部去冒险。由于那一天的事件,它们直至今日仍然不能自信满怀地行事。”(6.16)

关于远征的实际前景,亚西比德和他的对手一样,充满了偏见。但是,他的论辩更有力。他说,西西里岛的希腊城邦极不稳定,而且缺乏爱国主义决心。他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即雅典的外交手段一定能将这些城邦以及仇恨叙拉古的西库尔蛮族争取过来。亚西比德分析希腊大陆局势,说斯巴达人毫无希望也缺乏主动性。斯巴达人没有舰队可以挑战雅典的庞大舰队,所以他们对阿提卡能够造成的伤害不会超过之前的历次入侵。除非在海上发生了天大的灾难,战略平衡绝不会向不利于雅典的方向倾斜,而目前他们拿去冒险的仅仅是60艘战船而已。

亚西比德强调了支持盟邦的必要性。“我们有什么说得过去的借口,可以让自己畏缩?我们如果不去援助西西里岛的盟邦,如何为自己辩护?我们必须援助他们,因为我们发过誓。”(6.18.1)随后他对雅典及其帝国的性质做了一个新颖的分析。他提出,即便仅仅为了维持自己现有的成果,雅典人也需要为了自己的盟邦而采纳积极主动的政策。“我们就是这样建立了自己的帝国,其他拥有帝国的民族也是这样建立了他们的帝国,即总是积极援助那些向我们求救的人,不管他们是希腊人还是蛮族。”(6.18.2)采纳目标有限的和平政策和专断地对帝国边界设定限制,这样做的后果将是灾难性的。

亚西比德随后讲到了他设想的西西里远征的更大目标。他坚持认为,在西西里岛的胜利将有助于雅典人主宰整个希腊。在战争的第二年,伯里克利曾表达过类似的想法,但他这么说是为了恢复“灰心沮丧到了非理智地步”的雅典人的自信,以便鼓励他们去打一场他们输不起的战争,而不是为了发动远征、开疆拓土。

亚西比德结尾的论点带有诡辩学派的印迹。诡辩学派是修辞学和其他技艺的教师,向当时的富裕青年传授这些本领,他们将自然世界与人类社会习俗的差别看得很重。他说,雅典与其他一些国家(很显然,斯巴达是与雅典截然相反的例子)不同,天性活跃,因此不可能采纳消极政策。长时期的和平与无所事事会消磨那些令雅典如此伟大的技能和品质,但违背天性的结果会更加严重。“一座活跃的城市若是转变为消极和无所作为,就会很快被消灭掉。对这些人民来说最安全的做法是,与自己的性格和习俗保持和谐,如此行事。”(6.18.7)这是一种了不起的修辞巧计,给一项大胆的冒险事业涂上了保守的色彩。

尼基阿斯意识到,亚西比德的演讲增强了雅典人对远征的渴望,于是不再诚实地辩驳,而是直截了当地欺骗。他“知道自己再也不能用同样的论点劝阻他们参加远征,但他觉得如果他夸大远征所需的兵力,群众也许会知难而退”(6.19.2)。这让人联想起他在前425年的诡计,当时一群斯巴达士兵被围困在斯法克特里亚岛,尼基阿斯提议把将军职位让给克里昂,因为他相信克里昂会拒绝并丧失公信力。在前415年的公民大会上,他的目的是让雅典人清醒,手段则是让他们理解此次行动规模之巨大,以便打击亚西比德。尼基阿斯的两次花招都失败了,产生了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