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第5/7页)
最后,尽管这两位指挥官拒绝服从阿基斯二世的命令,斯巴达人还是打赢了。或许正是因为他们的抗命不遵,斯巴达人才赢得了这场战役。他们坚守原阵地,斯巴达阵型中路的右端没有出现缺口。他们加强了斯巴达中路,胜利正是源于此处。斯巴达人得胜的另一个原因是敌人犯了错误。阿基斯二世得知自己无法运用中路右端的部队去填补左翼制造的缺口,于是撤回了先前的命令,指示左翼封闭缺口,但为时已晚。曼丁尼亚人击溃了斯巴达左翼,然后在阿尔戈斯精锐部队的支持下冲进了斯巴达左翼与中路之间的缺口。
对阿尔戈斯人及其盟军来说,这就是战役的关键时刻,也是得胜的大好机会。如果他们不管敌军左翼凌乱的斯基里提人、解放黑劳士和伯拉两达老兵,或者派遣一支小部队去牵制他们,然后用己方的主力左翼去打击斯巴达中路的侧翼和后方,那么几乎一定可以取胜,因为斯巴达中路还在与它面前的敌人厮杀。然而,阿尔戈斯联军转向右侧,歼灭了斯巴达左翼,所以与良机失之交臂,最后失败了。曼丁尼亚人和阿尔戈斯精锐部队杀入斯巴达战线的缺口后,做出了自然而轻松的决定:他们转向右侧而不是左侧,因为右侧是敌人没有盾牌防护的一边,而左侧是有着盾牌防护的斯巴达人,因此右侧肯定是更有诱惑力和更安全的目标。另外,阿尔戈斯联军在接近敌军方阵时看到出现了一个缺口,或许很吃惊,因为在他们开始推进的时候敌阵还没有这个缺口。联军将领一定是命令己方右翼集中力量攻打敌军左翼,迅速将其歼灭;因为只有吃掉了敌军左翼,他们才能转向敌军中路。对于斯巴达中路左端突然出现的缺口需要联军调整策略,但在步兵方阵已经冲杀出去之后,就很难(如果并非不可能的话)修改作战计划了。阿基斯二世自己也发现了这一点。如果是一位优秀的统帅,而且他的兵员来源相同、训练娴熟并且统帅与部队互相熟悉的话,也许能够完成这样的机动;但我们不知道阿尔戈斯联军将领的身份,而且他的士兵来自不同国家。因此,联军做了它最有可能做的事情,最终输掉了这场战役。
在联军无谓追击斯基里提人和解放黑劳士之时,阿基斯二世和斯巴达中路击退了他们面前战斗力平平的部队:年龄较大的“五个连队”阿尔戈斯人和来自克里奥奈与奥尼伊的重步兵。事实上,“大多数人在看到斯巴达人逼近时,根本没有停下来作战,而是抱头鼠窜;有些人甚至在敌人尚未接近时就匆忙逃跑、互相踩踏”(5.72.4)。
此时,斯巴达右翼已经开始包围联军左翼遭到侧翼包抄的雅典人。雅典骑兵奋力作战,阻止了己方的溃散,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因为联军右翼未能利用优势,战局已定,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战局扭转之后,阿基斯二世发布了一些命令,决定了这场胜利的性质。他没有允许自己的右翼歼灭正在败退的雅典人,而是命令全军去支援被击败而处境艰难的左翼,于是雅典人和一部分阿尔戈斯普通部队得以逃走。阿基斯二世的决定可以从纯粹的军事角度理解,因为斯巴达国王肯定希望避免更大的伤亡和歼灭敌军的骨干——曼丁尼亚人和精锐的阿尔戈斯部队,但这个决定也有政治上的价值。虽然说起来很奇怪,但从技术角度看,雅典和斯巴达此时仍然处于和平状态。如果他在曼丁尼亚歼灭了雅典军队,那么雅典敌视斯巴达的派系一定会势力大增;斯巴达的克制或许会说服雅典人采纳温和政策、维持和平,尽管斯巴达正在恢复元气和威望。
政治的干预
在战场的另一端,曼丁尼亚人和阿尔戈斯精锐部队看到己方溃败,于是逃跑了。曼丁尼亚人损失惨重,但“阿尔戈斯精锐部队的大部分得救了”(5.73.4)。我们很难理解这两支部队是并肩作战的,为什么其中一支几乎被全歼,而另一支几乎保全了实力。修昔底德记载说,阿尔戈斯精锐部队逃跑时没有遭到敌人的猛烈追击,敌人也没追多远,“因为斯巴达人的惯例是长时间战斗,岿然不动,直到敌军溃败;但敌人溃散之后,斯巴达人不会追多久,而且只追很短距离”(5.73.4)。但这仍然不能解释为什么曼丁尼亚人被屠戮,而阿尔戈斯人却得以逃跑。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求助于狄奥多罗斯,一位生活在较晚近时代的史学家。他给出了不同于修昔底德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