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1917(第6/11页)

但是,导致革命的因素并没有消失,与之相反,事态变得越发糟糕。在任何一场真正的革命中(有些所谓的革命是虚假的),都存在着一大引擎,即通货膨胀。1917年俄国的公共财政已经崩溃。在1914年,俄国政府实行严格的财政政策,甚至沙皇自己都用口水贴邮票以节约资金。战争变得异常昂贵,政府则不知所措。俄国政府规定不许喝烈性酒,而国家税收的1/3来自对伏特加的垄断,这样一来,政府就毁掉了早前的利益来源。由于没有了所得税这一工具,也不能像其他国家那样从庞大的中产阶级那里获取战争贷款,俄国政府只能越来越快速地发行纸币,发行量太大,连印刷机都坏掉了。顾客要是去银行把支票兑换成现金的话,银行会给他一大沓指南,让你自己往钱上印数字。这样,纸币上的零在增加,商品价格标签上的零也是如此。在流通链条的每个环节,食品储备变得不可预测:从作为生产者却得到毫无用处纸币的农民,到在保险库里储存食用糖的银行——因为糖至少还有存储价值。这个问题接下来又影响到交通运输,因为开往这个国家产粮大省的火车,半空而回,而在其他地区因缺少运输工具,粮食又都烂掉了。在1917年夏天,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急剧地纠结在一起。所有措施都已失灵,临时政府和苏维埃做出各种表态,流言满天飞。俄历4月9日(公历4月22日),继任者列宁开始介入到事态之中。他和他的追随者“布尔什维克”,这是因为在几年前,处于流放中的列宁为了接管社会民主党(Social Democrat)的机关报,在一次备受争议的会议上秘密地成立了一个多数派。而“多数派”的俄语单词就是“bolshinstvo”。对于1917年俄国发生的事件,列宁想到了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而其他人却什么想法都没有。列宁指出,要给人民面包,给农民土地,给世界各民族和平。如果俄国人启动退出战争的进程,那么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会跟随,尤其是德国人——列宁在德国生活了许多年。若如此,其他的所有事情都会迎刃而解。这种想法符合德国政府的利益。列宁最后得以乘火车从瑞士返回俄国。1

列宁拥有非凡的、刚强的性格,但他的超凡魅力并没有体现在他的作品之中,因为就算考虑到不同文明之间在修辞上存在差别,他的作品也是枯燥乏味的。因此,我们很难理解他慷慨激昂的演说是如何迷住俄国人的,但他们似乎确实痴迷于他的魅力。毫无疑问,在1917年4月,布尔什维克这个小群体中有相当多的人在一开始反对列宁的主张,因为即便是从监狱中归来的布尔什维克,也都支持进行战争,但列宁最终占据了上风。他发表富有感染力的演说,事态也确实在按他的意愿发展。如他所说,旧制度会犯许多错误,而旧制度的确犯了许多错误——政府的财政状况一团糟,领取食品的队伍失去控制,将军们绝望地感到俄军比德军素质低劣,士兵们呆坐着无所事事,空腹喝着劣质饮料,银行家和外交官们成了英法帝国主义者的奴仆。

俄国革命就是一场大规模的兵变。尽管在1917年夏天,俄军还驻守在前线,但它完全无法发起攻击性行动,也几乎不能进行防御。简言之,在1917年8月,临时政府试图镇压布尔什维克,但即便是当时,这种镇压也非常混乱。稍微乔装打扮的列宁,在芬兰等待着混乱的结束。当各方在莫斯科大剧院召开讨论俄罗斯未来的“国家会议”之时,附近许多餐馆实际上都在进行罢工。随着秋天脚步的深入,苏维埃成了剩下的唯一一个有组织的机构。到此时,布尔什维克已经控制了苏维埃。公历11月7日,它的部队废止了临时政府。在实际“夺取政权”过程中的死亡人数,甚至要少于在拍摄纪念十月革命10周年的电影时挤踏而死的人数。

协约国方面会对发生在俄国的动荡作何反应呢?美国人完全没有准备,法国人还在舔舐他们自己的伤口。意军在8月发起了第十一次伊松佐河战役,在的里雅斯特北面的贝恩西查台地(Bainsizza plateau)向前推进了5英里,但造成了两倍于奥军的伤亡,于是意军停止了进攻。只有英军还有力量采取大规模的行动。在1917年夏天,他们确实在佛兰德斯地区取得了进展。英军的行动与俄国局势有关,也与美国人有关,因为英国人总的目标是在美国总统威尔逊把欧洲的战局搅乱之前,赢得战争并推行一种英国式的和平。劳合·乔治出任首相后命令避免军事冒险,但在实际过程中又听任其发生。“帕斯尚尔(Passchendaele)”已载入历史,这是一个小村庄的名字,坐落在当地具有一定战术价值的一条山脊上。在3个月的战斗、造成40万人员伤亡之后,英军占领了这个村庄。这或许是英军战略行动的最小目标[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