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第9/12页)

34 与此同时,停泊在诺帕克图斯的雅典舰队对面的25艘舰船上的伯罗奔尼撒人,为了保护到西西里的运输通道,随时处于临战状态。他们还为另外的一些舰船配备桡手,使得他们在舰船数量上和雅典人不相上下。他们把舰船停靠在里比地区阿凯亚的爱里纽斯[46]。[2]他们停泊的地方形如新月,前来增援的陆军由科林斯人和他们的同盟者组成,他们在海湾两侧伸出的岬地上列成阵势,而科林斯人波利安提斯指挥的舰队控制这片海域,封锁了海湾入口。[3]现在,雅典的33艘舰船在狄菲鲁斯指挥下[47],从诺帕克图斯驶出,向他们进攻。[4]起初,科林斯人按兵不动,等他们认为战机终于来临时,便发出信号,前去与雅典人交战。[5]双方相持,互不退让。结果,科林斯人损失了3艘舰船,雅典舰队虽没有一艘沉没,但有7艘失去战斗力。在双方舰船的迎面撞击中,雅典人的船喙被科林斯人的船头洞穿。为了撞击敌舰,科林斯人对船头两侧的吊锚架[48]做了加固处理。[6]这次海战胜负未决。战后,双方都宣称自己获胜(尽管雅典人截获被海风吹到海面上的残船,科林斯人也无意出来夺回它们)。交战双方都离去了,双方都没有追逐对方,也没有人员被俘;由于在海岸附近作战,科林斯人和伯罗奔尼撒人易于脱身,雅典人方面也没有舰船被击沉。[7]现在雅典人驶回诺帕克图斯,科林斯人以胜利者身份立即竖立一座胜利纪念碑,因为他们使敌人的很多舰船丧失战斗力。而且,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被打垮,正是基于同样的理由,他们的对手认为,他们没有取胜;科林斯人认为,只要他们没有被彻底击败,他们就是胜利者,而雅典人认为,既然他们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就等于是失败的。[8]可是,当伯罗奔尼撒人乘船离去,他们的陆军撤走后,雅典人也以胜利者的身份,在阿凯亚距科林斯人驻扎地爱里纽斯约20斯塔狄亚[49]竖立一座胜利纪念碑。在诺帕克图斯的海战就这样结束了。

35 我们的叙述回到德摩斯提尼和攸里梅敦:现在图里伊人准备派遣700名重装步兵和300名标枪手加入他们的军队。[50]这两位雅典将军命令他们的舰船沿海岸航行到克洛托那[51]境内,同时在西巴里斯河畔检阅全部陆军,随即率领陆军通过图里伊国境。[2]他们抵达海里阿斯河时,克洛托那人谴信使来报,说克洛托那人不允许他们通过其国境。于是,他们沿海岸而下,在海里阿斯河口近海处宿营,并与他们的舰队会合。翌日,他们起航,沿海岸航行,停靠除罗克里斯外的所有城市,直至他们到达瑞吉昂境内的佩特拉。

36 同时,叙拉古人得知雅典援军正在迫近,决定动用他们的舰队和岸上的其他军队,再向雅典人进攻。他们把军队集中起来,就是想在雅典人的援军抵达前开始行动。[2]依据过去的海战经验,他们又对船体进行了多项改进,现在采用一些设备武装海军;缩短船喙部位,安装上一些材料使船头更坚固,使吊锚架更坚实,并在其下支撑梁木,其伸向船内和船外的长度都达到6肘尺[52],这与科林斯人在诺帕克图斯和雅典舰队作战前改进其船头的方法一样。[3]叙拉古人认为,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与雅典舰船作战中处于有利地位。雅典人的船头建造得没有那么坚实,是轻巧型的,因为他们常用的战术,是把舰船迂回到敌舰的侧面,再撞击船体的侧面或船尾,而不是用其船头迎面撞击敌船。叙拉古人认为在大港进行海战,舰船众多,水面不阔,实际上对他们也有利。他们将采用船头迎面撞击的方法,用坚硬的船喙碰撞空虚脆弱的雅典人的船头,必将撞穿敌人的船头;[4]再者,在狭窄的海面上,雅典人不能采用他们所擅长的灵活调动舰船来冲破敌军防线或者环绕敌舰的战术。叙拉古人必尽全力,使雅典人无可乘之机,海面狭小,也妨碍雅典人发挥其优势。[5]这种船头迎面撞击船头的战术,过去虽被认为是舵手缺乏航海技术的表现,这次将成为叙拉古人应敌的主要办法,且他们发现这种办法最实用。如果雅典人被迫退却,除了退向岸边外,不可能朝其他地方的水域退却,只有一条很狭窄的航道可退却到其营寨前面的一隅水域。港口内的其余区域将被叙拉古人控制;[6]雅典人如果在战斗中受挫,他们的战舰会被挤压在狭窄的水面上,互相碰撞,陷入混乱。事实上,这一点正是雅典人在所有海战中最深受其害的,他们不像叙拉古人,不能向港内任何地方退却。这是因为叙拉古人控制着进出港口的通道,尤其是普利姆米里昂被敌人占据,港口的出入口又不大,因而他们绕道航行到公海,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