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全面战争,还是有限战争(第3/13页)
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文件令麦克阿瑟兴奋不已,他感到当局已经回心转意,并且接受了他的观点。他又找出杜鲁门写给他的信,大声宣读,然后激动地说:
“先生们,这封信终于解决了我们是否撤出朝鲜的问题。不会有什么撤军了。我理解这封信的含义,是要我们永久留在朝鲜。”
告别麦克阿瑟后,柯林斯和范登堡又飞往朝鲜。范登堡视察了空军部队和军事设施。柯林斯在李奇微的陪同下驱车前往前线。
这时,马凯莱斯正率领美军向北推进,沿途看不到中国军队的影子,只在水原以南受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他用无线电话向李奇微报告侦察的结果:
“中国部队的警戒线,大致在水原—利川一线,目前还不是继续南下的态势。”
李奇微得到这一消息,兴奋地对柯林斯说:“中共军队的攻势真好像鼓起的气球,看准只能鼓起一周左右时间的地方,用大头针刺破一点,就会立刻瘪了。”
柯林斯在视察中同前线的军、师指挥官以及许多下级进行了会谈。他不时地夸奖李奇微:“将军,在你的感染下,你的部下的精神状况正在发生变化,已经振作起来了。”
1月16日,在大邱举行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柯林斯和李奇微发表了非同寻常的声明。柯林斯告诉记者:
“我坚信第8集团军将东山再起,进行战斗。从现在起,我们准备留下来,打下去。”
李奇微接过他的话题说道:“在我的脑海里,第8集团军在目前的局势中,毫无疑义地有能力照顾好自己。”
麦克阿瑟也在东京宣布:“没有人能把我们赶下海去,本司令打算在朝鲜保持一个军事阵地,只要联合国的政治家们做出决定,我们一定要这样做。”
柯林斯一回到东京就打电报给布莱德雷说:
“我刚从朝鲜返回东京,第8集团军状态良好,在李奇微的领导下,每天都有提高。考虑到目前的处境,其士气是非常令人满意的,大韩民国的部队缺乏信心,对中国人有一种本能的惧怕心理,但是仍然可以对付北朝鲜军队。没有不满意或精神崩溃的迹象,虽然这也可能在遭受严重挫折时迅速改变。
“除非出现意外的变化,李奇微自信他在不得不开始撤退之前,可以争取到两至三个月的时间。在部队退至过去的桥头堡之前,他不想撤离朝鲜。
“没有发现中国人向汉江以南做任何移动,在我军进行反击时,他们通常已经逃逸。他们供应困难。许多士兵情绪低落……总之,第8集团军现在已进入阵地,准备给任何规模的进攻予以严厉的惩罚。”
1月17日,布莱德雷收到柯林斯的电报,他立即将这封电报交给马歇尔。布莱德雷后来回忆说:“当这个消息传到政府高层的那天,几乎能听见一片松了一口气令人宽慰的声音。”
杜鲁门得到这一消息后,感到十分放心。就在同一天,杜鲁门从联合国得到了中国政府就联合国通过的五步方案的答复。
总理兼外长的周恩来指出:“先停战后谈判的原则,只便利于美国维持侵略和扩张侵略,绝不能导致真正的和平,因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不能予以同意。”周恩来同时向联合国建议:
甲:在同意从朝鲜撤退一切外国军队及朝鲜内政由朝鲜人民自己解决的基础上举行有关各国的谈判,以迅速结束朝鲜战争;
乙:谈判的内容,必须包括美国武装力量从台湾及台湾海峡撤退和远东有关问题;
丙:举行谈判的国家应包括中国、苏联、英国、美国、法国、印度和埃及七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即从举行七国会议起予以确定;
丁:七国会议的地点,应选在中国。
周恩来外长指出:“上述提议,如获得联合国及其有关国家的同意,我们认为及早举行谈判,对于结束朝鲜战争及和平解决亚洲问题是有益的。”
朝鲜战场形势的变化使杜鲁门不再畏首畏尾了。在他的授意下,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对中国政府的答复大肆歪曲,诬蔑是“完全拒绝”。
2月1日,美国又操纵联合国通过了诬蔑中国为“侵略者”的美国提案。艾奇逊后来也承认:“我们的盟国……有点勉强地于2月1日和我们一起通过了对中国侵略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