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米夏埃尔计划(第8/9页)

鲁登道夫坐着一言不发。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终于说:“你说的都对。我这样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应该做什么呢?”

霍赫海姆博士极力劝导鲁登道夫从阿韦纳的狭窄营房转移到比利时的斯帕,那里有比较舒适的住处。他推荐鲁登道夫多散步、多做深呼吸、改变工作程序,多休息、多睡觉。鲁登道夫认真地遵循这些要求,有时甚至急迫地改变自己。好的生活习惯使他的痛苦减轻了。

鲁登道夫和霍赫海姆博士经常见面交谈。这位精神病医生的最终诊断是:“这个男人极端孤独。”

极端孤独:这就是鲁登道夫生活的主旋律。他在孤独中已经生活了45年。一次意外使他突然找到摆脱孤独的出口。然而,孤独现在再次把他包围起来。他的这种心态可以从他最近说的一句话中反映出来。在霍赫海姆博士给他看病之前不久,传来一条让他心碎的消息,他听完这条消息后说:“这场战争没有给我留下什么。”

鲁登道夫出生于一个受人尊敬但家境一般的家庭(他母亲有贵族血统,但后来成为穷人),家中有六个孩子,他排行老三。儿时他有三个特点。他有洁癖,从来不玩有可能弄脏鞋子的游戏。他是一个既勤勉又有天赋的学生,数学特别好。他不会交朋友。他的父亲是骑兵上尉,是他父亲拉着他进入军队的。他进军校的入学考试成绩特别优异,不仅被批准入学,而且被安排和比他高两个年级的同学一起学习。他的各项成绩都异常突出,只是体育不好。他的体态不优雅,这是他有别于其他同学的另一个地方。由于他年龄较小,加之极度的谨慎(他对冒险和事故一点兴趣都没有,而其他学生和年轻的军官出于本性都喜欢),所以他总是一个局外人。他是一个苦工,一个书呆子,但极有天赋。

服役后,按照惯例新兵要进行岗位轮换,鲁登道夫在每个岗位都异常出色。他二十几岁时被选送到战争学院学习,这是一项荣誉,只留给最有希望的年轻军官。学院的指挥官发现了他的能力和成绩,给予他学院所能给予的最高奖励:未来在德军总参谋部的任职机会。他40岁的时候才来到柏林,官阶是少校,与神话般的人物德军总参谋长陆军大元帅阿尔佛雷德·冯·施利芬一起工作,他曾称施利芬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将军”。施利芬退休后,他被提升为中校,成为小毛奇的红人。他帮助小毛奇把施利芬以压倒性优势包围法军的秘密计划转化为德国的国策。

他此时仍然孤独。

有一天晚上,鲁登道夫像往常一样结束了一天漫长的工作后走路回家,在路上,他发现有一个女人站立在雨中等待着,他此时已经44岁,早就打算保持永久独身了。他把自己的伞与她分享,那女人感激地接受了。她就是玛格丽特·佩尔内特,这个美丽、可爱的女人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维持着一个不愉快的婚姻。不知何故,他俩相爱了,相爱对像鲁登道夫这样封闭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等到佩尔内特与丈夫离婚,他俩立刻结婚。

新家庭给了鲁登道夫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生活。他非常愉快,孩子们都崇拜他。他仍然坚持严格的作息制度,早晨7点前必须出门上班,进餐必须一分钟不差。但是,他生活多了一个新空间,多了一种新联系,由于他的速成家庭,他拥有了一种更宽阔、更愉快的体验。种种迹象表明他与妻子之间的感情是亲密的、幸福的。他的事业兴旺发达。他成为毛奇手下计划部门里有影响力的人物。他预感到大战即将来临,于是在大力扩军,获得许多人的支持,也招致许多人的反对(说他扩军力度太大)。1911年,他晋升为上校官阶。1913年,他成为杜塞尔多夫团的指挥官。不到一年,他成为一星将军,成为一个旅的指挥官。大战一爆发,他立刻被提升为二星将军,并被任命为正在准备入侵法国的德国第二集团军的总参谋长。为了能接手这个新职位,他退出了列日攻坚特种部队,那是一份临时性的工作,夺取比利时人堡垒的计划基本上是他一个人的杰作。列日攻坚成功使他第一次品尝到荣耀的滋味。他获得德国最高军事荣誉,并且与兴登堡一起被委派去东线指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