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新计划(第3/7页)

这次战争策划会议又重复了前一次会议的失败,究竟英国军队应该在何处发动进攻,指挥官们没能形成一致的意见。像过去一样,黑格想在佛兰德斯发动攻击,地点就在伊普尔老战场,目标还是夺取比利时的海港(皇家海军的心爱目标,具有不可争辩的战略价值)。霞飞再一次要求英国的重心向南移,接近或者就在索姆河老战场。霞飞的意见再一次胜出,原因还是法国承诺提供大部分进攻的兵力。不过,会议还是存在一些细节争执,这些细节将会拖到未来才做决定。将军们基本上对会议结果满意,即使是黑格也感到乐观。当时还担任战争大臣的劳合·乔治到达尚蒂伊的时候,讨论已经接近尾声,会议已经形成决定。劳合·乔治已经嬗变成英国最坚决的好战者,拥护不惜任何代价获得战争胜利。但是,他此时对西线的伤亡情况感到惊骇,他认为这么高的伤亡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值得,他非常不满意。当他发现军界人士没有能力提出任何有别于过去打仗方式的新建议时,他变得狂怒不已。他认为这些人还是在紧紧地抱着“不可避免地导致灾难的遗产”。然而,此时此刻,他无可作为。

在年终前的6周时间里,局势发生惊人的变化。劳合·乔治成为英国的首相。霞飞倒下了,罗伯特·尼韦勒取而代之。突然,尚蒂伊会议的决定不再有重要意义了。

2月5日,协约国领袖在新年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罗马开会。黑格和尼韦勒都没有参加。他俩正在分别准备下一次的进攻计划,黑格仍然寄希望于佛兰德斯,尼韦勒则集中精力攻击舍曼代达姆,不愿让佛兰德斯来分神。劳合·乔治想利用这次会议减少西线战场的血腥程度。皇家总参谋长罗伯逊将军陪同劳合·乔治一起来到罗马。劳合·乔治在会上提议1917年应该优先在意大利发动打击,目标是消灭剩余的奥匈军队,逼迫维也纳退出战争。这个提议使罗伯逊将军感到吃惊和生气。这个建议原先由意大利军队的总司令路易吉·卡多尔纳提出,确实有一定的战略价值。劳合·乔治提出这个建议的目的,就是要让新一轮的索姆河攻势、伊普尔攻势在短期内变为不可能。从时间上看,意大利战役比尼韦勒计划的攻势要早。尼韦勒想在舍曼代达姆发动攻势,并要求英军在阿拉斯提前发动一次佯攻。意大利战役则不同,主要依靠意大利步兵,英国和法国只需贡献大量的炮火就行了。

卡多尔纳发现英国将军极力反对他的计划,于是他变卦了。法国总理阿里斯蒂德·白里安对意大利人的计划也不热情,这也许是因为他知道尼韦勒绝不会同意。不久前,白里安刚努力免去霞飞的职务,如果他漠视他自己委任的法军新总司令的意愿,他在法国政府中的地位肯定就难保了。虽然劳合·乔治最近刚升官,但他暂时还没有能力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他虽已经是首相,但没有几个有权力的朋友。许多自由党的阁员都对他不满,因为是他勾结他人促成阿斯奎斯的倒台,而保守党也一直认为有理由把他视为敌人,许多人认为他的政府只能掌权几个月。至此,劳合·乔治希望发动意大利战役的企图失败了,没有人支持他。离开罗马的时候,他有挫败感,满腹牢骚。

回国途中,劳合·乔治在巴黎停留了一下。在巴黎,尼韦勒去迎接他。尼韦勒毕恭毕敬地向他敬了一个姿势漂亮、略带奉承的举手礼。尼韦勒是一个极有魅力的人。他之所以能以令人吃惊的速度迅速崛起,一方面是因为他胆大妄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有交政治朋友的能力。此时,尼韦勒正用花言巧语哄着劳合·乔治开心,因为他早已听惯了英国将军对他的侮辱之词(黑格背后叫他“杂种狗”)。尼韦勒与来自威尔士的劳合·乔治之间有一些特殊的缘分。尼韦勒,不信天主教,是新教徒,而且他从来不隐藏自己对同胞中天主教徒的蔑视。他的这个特点很吸引法国的共和党人,英国人现在也受到吸引。他操着一口没有口音的英语(他的母亲出生在英国),法军高级将领中就没有像他这样的人才。尼韦勒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他脑壳的形状很让劳合·乔治满意,劳合·乔治信奉颅相学,这门学问是一门伪科学,其核心想法是人脑壳的形状能透露他的性格和命运。劳合·乔治研究了尼韦勒脑壳的形状,从中看见了胜利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