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旋涡(第8/8页)
这种排除犹太人在位的方式成为德国犹太人的特殊问题,特别是那些已经赢得社会普遍承认的人。后来,犹太人放弃参加正规部队,转而申请参加后备役部队。普鲁士的后备役军人有非常好的声望。他们有机会进入社会中最好的阶层,能成为高级公务员。更重要的是,成为后备役军人,就意味着被社会接受了。
犹太人的领袖们,曾经抱怨过,申诉过,利用各种影响力希望改变现状。议会中自由派人士支持犹太人,议会也曾讨论过犹太人的问题。但是,历届战争大臣拒绝承认问题。当有公然歧视犹太人的案例出现时,战争大臣则命令调查(简单询问地方军官是否违反法律),调查结果永远是犹太候选人不合格。
德皇威廉在大战前曾称犹太人是“我国的祸根”。1914年8月,他改变了说法。他宣布德国进入一个新历史阶段,所有德国人必须联合起来保卫国家不受敌人侵犯。此时,德国有60万犹太人,占德国人口的百分之一,这些犹太人毫无例外地参加战争。甚至连犹太人复国运动者也认为战争能解放波兰的犹太人,并教训一下俄国人。犹太领袖们说,这是一个等待已久的时刻。有理由对未来抱有信心。犹太人终于能担任军官了,尽管官职从来不超过上尉。
德国的保守分子从一开始就对这个新历史阶段不满。为了实现只有德意志人的德国统一,他们总是想把那些非德意志人排除在外。他们警告说,大战引发的变化将使德国变成一个非德意志国家。在大战初期,德国不许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出书,不许他们公开表述,这是德国历史上第一次压制反犹太主义。犹太人受到鼓舞。但是,这个新历史阶段的寿命很短。随着战争越拖越长,生存变得越发困难,胜利的希望也逐渐凋谢,德国人开始寻找替罪羊。他们说,资本主义是德国困境的罪魁祸首,而所有的资本家都是犹太人。他们还说,社会主义是罪魁祸首,而犹太人都是社会主义分子。他们说,犹太奸商吸干了德国的血液,犹太自由分子用民主思想污染德国青年,那些自私自利的犹太人正在把德国变成波兰犹太人的避难所。
犹太人的幻想破灭了,不仅后方的犹太人感觉如此,前方的犹太人也有类似感觉。这些在前方打仗的犹太人,带着为德国牺牲的愿望参加大战,盼望能融化长期阻止他们融入德国的障碍。他们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犹太人士兵和非犹太士兵之间有一条不能逾越的文化鸿沟。他们还发现,犹太兵永远无法成为德国兵。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战争大臣阿道夫·维尔德·冯·霍恩博恩(Adolf Wild von Hohenborn)下令开始针对犹太人的人口普查。这个人口普查是秘密进行的,但所有犹太人都知道了这件事,犹太人掀起反抗的浪潮。德国军队出现大量误读的现象,比如,接受人口普查询问的军官立刻把犹太人送到前线。霍恩博恩的原始动机,并不是恶意的,最后却演化为恶意的,这实在是具有一种特殊的讽刺意义。当时,德国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抱怨,认为犹太人故意逃避,利用众所周知的诡计避免完成分内之事。这个反犹太人大合唱,愈演愈烈,有许多官员都加入进去,德皇本人也加入进去了。霍恩博恩原意是想用人口普查的客观数据回应这种调门不断升高的反犹太人大合唱,告诉人们事实是什么。人口普查的事实证明反犹太人是错误的:犹太人比他们应该做的还要多。当调查发现公布于世的时候,霍恩博恩已经不是战争大臣了。他的继任者为了平息人们的狂热情绪,以相对晦涩的语言说:“比较犹太士兵在战争中的行为是否符合公民标准,不是我的前任调查的动机,这两者不能联系起来看待。”
但是,德国政府高层没有人出来表示歉意,没有人出来感谢正在战斗和死去的犹太士兵。伤害已经形成。犹太士兵继续完成他们的职责,有1.2万犹太士兵战死。犹太人在1914年燃起的梦想已经死去了。犹太人害怕那就是德国战后的样子。
德国公民犹太信仰中央协会办的报纸说:“大战一旦过去,等待犹太人的将是另一场战争。当大战的武器放下后,犹太人的战争风暴并未结束。”此前,这份报纸一直鼓吹犹太人应该彻底融入德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