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大旋涡(第5/8页)
不久,康拉德又听到其他消息。生日庆祝会后两天,意大利总司令卡多尔纳将军从他的第五次伊松佐进攻中(短暂、不成功)抽调军队反击从特伦蒂诺过来的奥地利军队。他的这次行动成功了,康拉德的意大利战役只能停止。在加利西亚,布鲁西洛夫从两侧粉碎奥地利军队,并开始包围其中心。缺少兵力,是他面临的最大困难。有许多次他需要增援部队,这些部队应该由西北面的埃弗特提供,但埃弗特既不愿发动进攻,也不愿派遣部队增援。6月13日是埃弗特承诺发动进攻的日子,但他还是什么都没有做。这是一个极大的错误。马克斯·霍夫曼后来写道,如果埃弗特发动进攻,“那将导致奥匈军队彻底失败”。因为与埃弗特对阵的德军处于无战事的状态,所以可以自由地把部队送到南面对付布鲁西洛夫。
即使没有埃弗特的帮助,奥匈帝国的彻底失败也不可避免。康拉德终于清醒了,他坐着火车匆忙赶赴柏林,乞求法金汉帮助。法金汉对康拉德比平时更加冷漠,不做任何承诺。不过,德国的南方集团军还留在加利西亚,发动对俄军的攻击,攻击点是布鲁西洛夫最纵深的部队。由于布鲁西洛夫的部队早已精疲力竭,同时补给像往常一样跟不上,布鲁西洛夫只能停止攻击,重组部队。
布鲁西洛夫的战绩是巨大的。他消灭了两个奥匈集团军,重伤其余,给维也纳军队摇摇欲坠的士气一次沉重打击。他的俘虏成群,其中有数千军官,缴获了数百门大炮和机关枪。他所占领的阵地与巨大的东线战场相比也许不算大,但他打乱了敌人的阵营,创造了更多进攻的机会。他挽回了俄国对盟友的承诺。虽说是卡多尔纳将军阻止了奥匈军队突击意大利,但是布鲁西洛夫使得奥地利军队无法去增援特伦蒂诺。
布鲁西洛夫对俄国的另一巨大贡献是恢复了沙皇军队的士气。“今天,这座城市处于真正的战争大旋涡之中,”一名英国记者在报道布鲁西洛夫的部队进入卢斯克城时写道,“从仅几英里远的地方不断传来重型炮火的咆哮,从白天到晚上一直不停息。街上整天都是运输大炮、弹药箱的嘈杂声,运输车队一边开赴战场,另一边运回空弹药箱,伤员混杂其中,他们乘坐在各式各样的车辆上,从前线飞奔送信的人以惊人的速度开着摩托车在车流里乱穿。天气干燥、炎热,几英里外士兵和车辆掀起的尘烟肉眼可见。这个景象与当年俄军从华沙撤退时类似,但是今天在卢斯克城是俄罗斯人在进攻;不同的是他们对胜利的高度期待和高昂的士气。”
布鲁西洛夫所做的最大贡献,很有可能是突然把法金汉推入严重的兵力短缺之中。德军此时正处于攻击凡尔登的关键时刻。法金汉在知道协约国正准备发动索姆河战役的消息后,他计划发动一次防御性攻击。由于布鲁西洛夫的胜利,法金汉不得不放弃他的计划。法金汉是蔑视康拉德的,他也不愿花费自己珍贵的资源从康拉德自己点燃的火中取栗子给康拉德。但是,法金汉现在别无选择,他最终从西线抽调18个师的兵力增援东线。
布鲁西洛夫也处于非常困难的境遇。他胜利的代价极高:他损失了30万人;巨大的弹药消耗;各种军需品已经耗尽。布鲁西洛夫几乎得不到补充,他在这个问题上不如他的敌人,甚至不如奥匈军队。此时的俄国战争部,掌控于一个不愿打仗、已经接近领养老金退休年纪的老将军手中,他的唯一资质就是他对罗曼诺夫家族无可争议的效忠。俄国战争部几乎起不到管理战争的作用,其作用只是向奸商们提供暴利。从现实的角度看,俄国的崩溃和后来的革命有两个直接原因:其一,彼得格勒没有能向布鲁西洛夫提供补充;其二,埃弗特不向布鲁西洛夫提供帮助。鲁登道夫帮助俄国减轻了灾难,他拒绝从德国北方基地向法金汉的凡尔登提供援兵,也拒绝向康拉德的加利西亚提供援兵。他有一个争辩理由,他的兵力不如对阵的俄军,他正提防着俄国可能的进攻。
凡尔登、索姆河、加利西亚、意大利这四处战场是相互关联的,因而战局出现互锁的现象,整个世界战局都变得紧张起来。针对卡多尔纳将军处理特伦蒂诺战役的方式,意大利国内出现争议,意大利政府因此而垮台。自大战开始以来,法国议会第一次秘密开会,反对派提出对霞飞战争策略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