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第一滴血(第8/11页)
与此同时,英国公众几乎没有注意到英国正在缓慢地被拖入危机。伦敦的长期外交政策是维护欧洲大陆的力量平衡,其目标就是保证没有任何国家或同盟能有实力威胁英国的安全。法国曾经在几代人的时间里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国家。英国在这段时间一直都把法国当作敌人。拿破仑衰败后,俄国变得非常突出,英国与俄国的关系变得紧张,两国之间在19世纪50年代爆发克里米亚战争,而法国站在英国一边。普鲁士一直是英国的同盟。1870年后,随着德意志帝国的兴起,加之法国继续衰落,普鲁士与英国的关系也发生改变。突然,诸侯割据各自为战,软弱无力的德意志变成威胁欧洲均势的主要不安全力量。伦敦越来越担心德国海军对英国皇家海军的威胁,因为德皇威廉二世决定组建一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公海舰队。与其他威胁相比,英国海军所受威胁更能在许多英国人的思维中埋下一个顽固的信念,英国的下一场战争肯定是要与德国打,更进一步讲,为了防止德国统治欧洲,英国必须防止德国制伏法国。
这种思维在英军总部里很流行,在联邦主义军官中就更加流行,这些军官相信如果英国能参加一场欧洲战争,爱尔兰自治法案肯定夭折(事实证明他们是正确的)。在1914年之前的几年里,英军的参谋人员已经秘密会见法军同行,研究如何联合对德开战问题(阿斯奎斯允许军方这样做,但人们并不感谢他)。亨利·威尔逊(Henry Wilson)将军是英军派往巴黎的主要军事协调人,他是一个极端联邦主义分子。他曾自夸自己对阿尔斯特人的忠诚要超越对英国的忠诚。他在自己的日记里把英国首相阿斯奎斯称为“醉汉”,把阿斯奎斯的内阁称为“肮脏的内阁”。亨利·威尔逊所使用的语言,代表了英国军界流行的极端思潮。
经过威尔逊与法国人的多次交流,一个英国远征军进入法国作战的详细计划逐渐形成。然而,在阿斯奎斯的内阁中,只有少数几个“帝国主义者”才被允许了解这个计划的一些细节。如果有内阁成员想了解这个计划,格雷就想办法说服他们不必为此担心,因为英国没有承诺做什么。初夏的时候,有德国报纸说英国陆军和海军的权威人士正在与俄国秘密谈判,阿斯奎斯内阁的大多数成员开始怀疑格雷的说法。格雷则公开否定根本没有类似的谈判,但是他实际上是在撒谎。斐迪南大公7月遇刺后,格雷陷入极度困难的境界。他之所以同意与俄国人谈判,是因为他害怕俄国退出协约国。他推测,如果俄国发现英国没有兴趣在战争中提供支持,俄国有可能抛弃与法国的协约同盟关系。一些有影响力的俄国人认为,罗曼诺夫王朝与共和体制的法国建立同盟关系实属荒谬。这些俄国人还认为,与英国结盟也没有意义,英国为了保护自己的海外利益正在阻碍俄国向南扩张。与这些俄国人相仿,许多英国人蔑视与强制、独裁的彼得堡朝廷建立同盟关系。英国与俄国于1907年达成一个协议,这个协议从伦敦的角度看,是一个为大英帝国减压的措施,这个帝国已经大得连皇家海军都护卫不过来了。这个协议保证了一种英国与俄国之间的对等交换:英国对俄国在欧洲大陆的所作所为友好;作为交换,俄国不威胁英国控制下的印度、波斯、阿富汗。
阿斯奎斯政府的工作重点,逐渐地从爱尔兰问题转移到不断恶化的欧洲危机上来。内阁成员的意见有分歧,大多数人反对介入战争,可是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似乎越来越大。大多数阁员反战动机各有不同。有一些阁员相信英国应该与德国结盟,不应该与俄国和法国结盟,他们认为反德国倾向是一种帝国主义者的偏见,肯定导致混乱。另一些阁员警告打败德国将给英国带来不利,欧洲的均势被打破,沙皇俄国将主导欧洲。还有一些阁员根本就不相信任何参战的理由,英国没有理由救法国,打仗所需的人力、物力损失远远超过战后的利益。
7月25日,星期六,英国内阁召开一次有关参战问题的会议,会议结果清楚表明多数阁员持反战态度,他们宁可辞职也不同意宣战。如果这样的辞职发生,阿斯奎斯政府就将寿终正寝。有可能取代阿斯奎斯政府的是一个保守党的政府,最有可能任首相的是沉默寡言的极端联邦主义分子安德鲁·博纳·劳(Andrew Bonar Law),新政府将推翻自由党在爱尔兰和英国国内的政策,包括此前所做的和计划要做的。同时,新政府一定会参战,因为保守党需要战争,现任阁员都将失去内阁工作。内阁的多数派中有几个最吵闹的阁员,即使是他们也不愿推翻现政府。